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房屋建筑设备论文--空气调节、采暖、通风及其设备论文

基于TRNSYS的遵义某高校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模拟分析

中文摘要第3-5页
英文摘要第5-6页
1 绪论第10-18页
    1.1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地源热泵简介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地下水地源热泵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地表水地源热泵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土壤源热泵第12-13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项目概况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内容第16-18页
2 土壤温度特性的研究第18-32页
    2.1 岩土热响应试验第18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试验方案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原始地温试验数据分析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加热工况下热响应试验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试验结果计算分析第23-26页
    2.2 岩土原始温度计算分析第26-28页
    2.3 岩土温度特性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岩土温度的日变化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土壤温度的年变化第29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9-32页
3 建筑全年动态负荷计算第32-48页
    3.1 TRNSYS软件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TRNSYS软件简介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主要模块简介第33-35页
    3.2 围护结构热物性参数及气象参数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建筑围护结构热物性参数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气象参数第35-39页
    3.3 负荷计算模型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负荷计算软件简介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模型基本参数设置第41-42页
    3.4 教学楼全年动态负荷计算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教学楼概况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教学楼全年动态负荷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3.5 学生公寓楼全年动态负荷计算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学生公寓概况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学生公寓楼全年动态负荷分析第44-46页
    3.6 学生公寓和教学楼交替运行模式下的负荷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47-48页
4 地源热泵系统模拟第48-68页
    4.1 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规划第48-49页
    4.2 地源热泵系统源侧设计计算第49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设备选型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单位管长换热量计算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换热井数量计算第52-55页
    4.3 模拟计算模型第55页
    4.4 模拟条件设置第55-56页
    4.5 交替运行时地源热泵系统的模拟分析第56-65页
    4.6 模拟结果与相关文献模拟结果的对比第65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65-68页
5 独立运行与交替运行下的地源热泵系统对比第68-86页
    5.1 教学楼地源热泵系统独立运行时的模拟第68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地源热泵源侧设计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地源热泵系统模拟分析第68-74页
    5.2 学生公寓楼地源热泵系统独立运行时的模拟第74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地源热泵源侧设计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地源热泵系统模拟分析第76-81页
    5.3 交替运行与独立运行时系统模拟结果的对比第81-83页
    5.4 交替运行与独立运行时系统的经济性对比第83-85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85-86页
6 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第86-98页
    6.1 影响因素分析第86-91页
    6.2 优化建议第91-95页
    6.3 本章小结第95-98页
7 结论与展望第98-100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98-99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99-100页
致谢第100-102页
参考文献第102-106页
附录第106页

论文共10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上跨地铁基坑开挖对区间隧道变形的影响与控制研究
下一篇:考虑土—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独塔斜拉桥地震响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