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8-14页 |
| 1.1 研究背景及现状 | 第8-10页 |
| 1.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| 1.1.2 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| 1.2 研究意义及目的 | 第10-11页 |
| 1.2.1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1.2.2 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| 1.3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1-13页 |
| 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| 1.3.2 研究方法与难点 | 第12-13页 |
| 1.4 本章小结 | 第13-14页 |
| 第2章 研究对象的基础分析 | 第14-20页 |
| 2.1 移动设备的发展 | 第14-15页 |
| 2.1.1 移动设备的进化 | 第14页 |
| 2.1.2 移动设备的发展现状 | 第14-15页 |
| 2.2 APP的基础分析 | 第15-16页 |
| 2.2.1 APP的产生 | 第15页 |
| 2.2.2 APP的分类 | 第15-16页 |
| 2.2.3 APP的发展趋势 | 第16页 |
| 2.3 APP界面设计概述 | 第16-17页 |
| 2.3.1 界面设计的研究方向 | 第16-17页 |
| 2.3.2 APP界面设计元素与页面布局 | 第17页 |
| 2.4 APP界面设计中的可用性理论基础 | 第17-18页 |
| 2.4.1 APP界面可用性的五种维度属性 | 第17-18页 |
| 2.4.2 APP界面设计的可用性测试 | 第18页 |
| 2.5 本章小结 | 第18-20页 |
| 第3章 共享会员卡APP界面设计的系统研究 | 第20-29页 |
| 3.1 确立共享会员卡APP界面设计的方向 | 第20-23页 |
| 3.1.1 共享会员卡APP界面设计目标 | 第20页 |
| 3.1.2 共享会员卡APP人物角色和场景模型的搭建 | 第20-21页 |
| 3.1.3 基于可用性原则的产品特性分析 | 第21-23页 |
| 3.2 制定共享会员卡APP界面设计的计划 | 第23-26页 |
| 3.2.1 基于用户满意度对共享会员卡APP用户的需求分析 | 第23-25页 |
| 3.2.2 共享会员卡APP的产品结构及功能提取 | 第25-26页 |
| 3.3 共享会员卡APP界面设计流程 | 第26-28页 |
| 3.3.1 APP界面的架构设计 | 第26-27页 |
| 3.3.2 APP业务逻辑分析 | 第27页 |
| 3.3.3 APP界面的原型图设计 | 第27页 |
| 3.3.4 APP界面的视觉化设计 | 第27-28页 |
| 3.3.5 APP界面设计的可用性测试 | 第28页 |
| 3.4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| 第4章 卡帮APP界面设计实践与可用性测试 | 第29-37页 |
| 4.1 项目背景简介 | 第29-30页 |
| 4.2 卡帮APP定位分析与技术基础 | 第30页 |
| 4.3 卡帮APP界面设计分析 | 第30-34页 |
| 4.4 卡帮APP界面设计的可用性测试 | 第34-36页 |
| 4.5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| 第5章 共享会员卡APP界面设计优化与可用性测试 | 第37-52页 |
| 5.1 共享会员卡APP界面设计优化 | 第37-48页 |
| 5.1.1 共享会员卡APP界面设计前期问卷调查 | 第37-39页 |
| 5.1.2 共享会员卡APP信息架构设计优化 | 第39-41页 |
| 5.1.3 共享会员卡APP界面交互原型设计优化 | 第41-44页 |
| 5.1.4 共享会员卡APP界面视觉设计优化 | 第44-48页 |
| 5.2 共享会员卡APP界面优化设计可用性测试 | 第48-51页 |
| 5.2.1 测试目次 | 第48页 |
| 5.2.2 测试方法 | 第48页 |
| 5.2.3 测试对象 | 第48页 |
| 5.2.4 测试步骤 | 第48页 |
| 5.2.5 测试结果 | 第48-51页 |
| 5.3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| 第6章 结论 | 第52-53页 |
| 致谢 | 第53-5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4-56页 |
| 附录 | 第56-58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58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