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. 绪论 | 第13-20页 |
1.1. 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2. 问题的提出 | 第14-15页 |
1.3.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5-17页 |
1.3.1. 研究目的 | 第15页 |
1.3.2. 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3.3. 论文内容构成 | 第16-17页 |
1.4.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7-20页 |
1.4.1.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4.2. 技术路线 | 第18-20页 |
2.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20-34页 |
2.1. 林下经济概念界定 | 第20-22页 |
2.2. 林下经济各视角研究现状 | 第22-32页 |
2.2.1. 林下种植 | 第22-25页 |
2.2.2.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 | 第25-28页 |
2.2.3. 林下采集及产品加工 | 第28-30页 |
2.2.4. 森林旅游 | 第30-32页 |
2.3. 研究评述 | 第32-34页 |
3.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 | 第34-44页 |
3.1. 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| 第34-35页 |
3.1.1. 林业产业总产值与产业结构 | 第34-35页 |
3.1.2. 林业产品产量 | 第35页 |
3.2. 我国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 | 第35-39页 |
3.2.1. 林下种植 | 第37-38页 |
3.2.2.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 | 第38页 |
3.2.3. 林下采集及产品加工 | 第38页 |
3.2.4. 森林旅游 | 第38-39页 |
3.3. 林下经济产业组织形式 | 第39-41页 |
3.3.1. “农户”组织形式 | 第39-40页 |
3.3.2. “企业”组织形式 | 第40页 |
3.3.3. “合作社”组织形式 | 第40页 |
3.3.4. “企业(合作社)+农户”组织形式 | 第40-41页 |
3.3.5. 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组织形式 | 第41页 |
3.4. 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| 第41-43页 |
3.4.1. 经营规模小,产业发展水平低 | 第42页 |
3.4.2. 科技含量低,林下经济产品附加值低 | 第42页 |
3.4.3. 市场机制不健全 | 第42-43页 |
3.4.4. 不合理开发导致森林资源破坏 | 第43页 |
3.5.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4.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贡献度及结构关联分析 | 第44-63页 |
4.1. 林下经济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分析 | 第44-46页 |
4.2. 我国林下经济子产业发展态势 | 第46-51页 |
4.2.1. 我国林下经济子产业产值变化 | 第47-48页 |
4.2.2 我国林下经济子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变化 | 第48-49页 |
4.2.3. 我国林下经济子产业产值增长率变化 | 第49-51页 |
4.3. 林下经济产业结构关联分析 | 第51-61页 |
4.3.1.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| 第51-52页 |
4.3.2. 林下经济子产业与林下经济总产值关联静态分析 | 第52-55页 |
4.3.3. 林下经济子产业与林下经济总产值关联动态分析 | 第55-61页 |
4.4. 本章小结 | 第61-63页 |
5. 林下经济产业布局及区域竞争力差异分析 | 第63-88页 |
5.1. 各省条件差异及林下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| 第63-65页 |
5.2. 林下经济产业布局分析 | 第65-74页 |
5.2.1 研究方法 | 第65-67页 |
5.2.2. 指标体系构建 | 第67-68页 |
5.2.3. 区域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差异性分析 | 第68-74页 |
5.2.4. 区域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差异性结果讨论 | 第74页 |
5.3. 林下经济产业区域竞争力差异评价 | 第74-86页 |
5.3.1. 林下经济产业区域竞争力差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75-77页 |
5.3.2. 林下经济各地区产业竞争力差异性评价 | 第77-83页 |
5.3.3. 区域林下经济产业区域竞争力差异性结果讨论 | 第83-86页 |
5.4. 本章小结 | 第86-88页 |
6.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| 第88-105页 |
6.1.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概述 | 第88-95页 |
6.1.1.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 | 第88-91页 |
6.1.2. 生产要素的投入 | 第91-93页 |
6.1.3. 市场需求 | 第93页 |
6.1.4. 政策因素 | 第93-95页 |
6.2.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| 第95-100页 |
6.2.1.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| 第95-96页 |
6.2.2. 指标选取 | 第96-97页 |
6.2.3.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关联分析 | 第97-99页 |
6.2.4. 结果分析讨论 | 第99-100页 |
6.3. 林下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| 第100-104页 |
6.3.1. 林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| 第101-103页 |
6.3.2. 林下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| 第103-104页 |
6.4. 本章小结 | 第104-105页 |
7. 样本区县林下经济发展及样本农户认知分析 | 第105-123页 |
7.1.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| 第105-106页 |
7.2. 样本县基本情况 | 第106-107页 |
7.3. 样本县林下经济概况 | 第107-115页 |
7.3.1. 江西弋阳县竹笋产业发展 | 第107-109页 |
7.3.2. 湖南古丈县油茶产业发展 | 第109页 |
7.3.3. 福建清流县苗木花卉产业发展 | 第109-110页 |
7.3.4. 吉林省双阳区梅花鹿养殖发展 | 第110页 |
7.3.5. 重庆市开县林下经济发展 | 第110-112页 |
7.3.6. 陕西太白山保护区森林旅游发展 | 第112-115页 |
7.4. 样本农户家庭基本信息 | 第115-117页 |
7.4.1. 个人基本特征 | 第115-116页 |
7.4.2. 资源禀赋 | 第116-117页 |
7.4.3. 收入情况 | 第117页 |
7.5. 农户对林下经济的主观认知分析 | 第117-122页 |
7.5.1. 农户经营林下经济的动因分析 | 第118-119页 |
7.5.2. 农户经营林下经济存在障碍分析 | 第119-120页 |
7.5.3. 农户经营林下经济对森林保护认知分析 | 第120-122页 |
7.6. 本章小结 | 第122-123页 |
8. 林下经济发展对农户收入影响分析 | 第123-135页 |
8.1. 林下经济对家庭收入影响分析 | 第123-128页 |
8.1.1. 农户收入对比分析 | 第123-124页 |
8.1.2. 基于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农户收入对比分析 | 第124-127页 |
8.1.3. 讨论 | 第127-128页 |
8.2. 林下经济对农户收入分配结构影响分析 | 第128-133页 |
8.2.1. 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简介 | 第128页 |
8.2.2. 洛伦兹曲线拟合及基尼系数计算 | 第128-133页 |
8.2.3. 讨论 | 第133页 |
8.3. 本章小结 | 第133-135页 |
9. 林下经济农户经营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| 第135-145页 |
9.1. 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| 第135-137页 |
9.1.1. 理论基础 | 第135-136页 |
9.1.2. 研究假设 | 第136-137页 |
9.2. 研究方法 | 第137-138页 |
9.2.1. 指标设定 | 第137-138页 |
9.2.2. 研究方法 | 第138页 |
9.3. 研究结果 | 第138-141页 |
9.3.1. 因子分析 | 第138-140页 |
9.3.2.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| 第140-141页 |
9.4. 结果讨论 | 第141-144页 |
9.5. 本章小结 | 第144-145页 |
10. 林下经济政策分析 | 第145-158页 |
10.1. 林下经济政策概述 | 第145-150页 |
10.1.1. 国家及地方政府林下经济发展意见 | 第145-146页 |
10.1.2. 我国林下经济发展相关规划 | 第146-148页 |
10.1.3. 我国林下经济发展相关试点 | 第148-150页 |
10.2. 林下经济政策存在的问题 | 第150-151页 |
10.2.1. 立法方面 | 第150页 |
10.2.2. 产业发展和市场贸易政策方面 | 第150-151页 |
10.2.3. 资金扶持方面 | 第151页 |
10.2.4. 品牌化产品管理方面 | 第151页 |
10.3. 林下经济发展政策建议 | 第151-157页 |
10.3.1. 基于产业视角的林下经济发展政策建议 | 第151-155页 |
10.3.2. 基于农户视角的林下经济发展政策建议 | 第155-157页 |
10.4. 本章小结 | 第157-158页 |
11. 结论与研究展望 | 第158-164页 |
11.1. 结论 | 第158-162页 |
11.1.1. 基于产业视角的林下经济发展研究 | 第158-160页 |
11.1.2. 基于农户视角的林下经济对农户影响研究 | 第160-161页 |
11.1.3. 林下经济政策研究 | 第161-162页 |
11.2. 全文展望 | 第162-164页 |
11.2.1. 研究创新点 | 第162-163页 |
11.2.2. 研究不足与展望 | 第163-1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4-173页 |
个人简介 | 第173-175页 |
导师简介 | 第175-177页 |
成果目录清单 | 第177-179页 |
致谢 | 第179-180页 |
附录 | 第180-1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