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7页 |
一、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-10页 |
(一)研究背景 | 第8-10页 |
(二)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二、研究现状 | 第10-15页 |
(一)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(二)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三、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5页 |
四、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5-16页 |
(一)研究思路 | 第15页 |
(二)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五、论文创新点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机关绩效考评的基本理论 | 第17-24页 |
一、机关绩效考评的概念 | 第17-18页 |
(一)绩效考评 | 第17-18页 |
(二)县直属机关绩效考评 | 第18页 |
(三)县直属机关绩效考评的特征 | 第18页 |
二、机关绩效考评的基本要素 | 第18-23页 |
(一)机关绩效考评的主体 | 第18-19页 |
(二)机关绩效考评的客体 | 第19-20页 |
(三)机关绩效考评的内容 | 第20-21页 |
(四)机关绩效考评的方法 | 第21-22页 |
1、平衡记分卡 | 第21-22页 |
2、目标管理法 | 第22页 |
(五)机关绩效考评的效果 | 第22-23页 |
三、机关绩效考评的地位和作用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朝阳县直属机关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| 第24-30页 |
一、朝阳县直属机关绩效考评的现状 | 第24-25页 |
二、朝阳县直属机关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 | 第25-27页 |
(一) 机关绩效考评的主体单一,能力不足 | 第25-26页 |
(二)机关绩效考评的客体不重视,参与意识不强 | 第26页 |
(三)机关绩效考评指标比重不合理,操作性不强 | 第26-27页 |
(四)机关绩效考评的方法单一,考评技术比较落后 | 第27页 |
(五)机关绩效考评的效果不高,激励作用不强 | 第27页 |
三、朝阳县直属机关绩效考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27-30页 |
(一)受传统行政管理理念的束缚和制约 | 第27-28页 |
(二)受传统层级制机关组织结构的束缚 | 第28页 |
(三)受经济建设型政府角色影响深 | 第28页 |
(四)缺乏科学的绩效管理理论指导 | 第28-30页 |
第四章 国内外政府及其机关绩效考评的经验借鉴 | 第30-35页 |
一、国内绩效考评的启示 | 第30-32页 |
(一)青岛市机关目标责任制 | 第30-31页 |
(二)厦门市机关绩效管理 | 第31页 |
(三)甘肃省由“第三方”专业机构评估政府绩效 | 第31-32页 |
(四)国内机关绩效考评的启示 | 第32页 |
二、国外绩效考评的启示 | 第32-35页 |
(一)英国政府绩效考评的实践经验 | 第32-33页 |
(二)美国政府绩效考评的实践经验 | 第33-34页 |
(三)国外绩效考评的启示 | 第34-35页 |
第五章 改进朝阳县直属机关绩效考评的对策 | 第35-41页 |
一、朝阳县直属机关绩效考评改进原则 | 第35-36页 |
(一)客观公正原则 | 第35页 |
(二)注重实绩原则 | 第35页 |
(三)简便实用原则 | 第35页 |
(四)突出实效原则 | 第35-36页 |
(五)动态性原则 | 第36页 |
二、朝阳县直属机关绩效考评改进建议 | 第36-41页 |
(一)建立现代绩效考评关系,实现考评主体的多元化和专业化。 | 第36页 |
(二)培育绩效考评文化,提高考评客体的积极性和参与性。 | 第36-37页 |
(三)科学设定考评指标,提高绩效考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| 第37-38页 |
(四)优化绩效考评方法,提高绩效考评的高效性和实用性 | 第38-39页 |
(五)强化考评结果运用,实现考评效果的最大化和长效化 | 第39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后记 | 第43-44页 |
附录 | 第44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