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植物学论文--植物生理学论文--植物营养、代谢与呼吸论文--光合作用、碳素同化作用论文

大型海藻光合作用对不同密度条件的响应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缩略词(Abbreviations)第14-15页
第一章 绪论第15-21页
    1.1 密度是影响大型海藻生长的重要生态因素第15-16页
    1.2 大型海藻光合特征对生长密度的响应研究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 1.3 CO_2升高对大型海藻的影响第17-18页
    1.4 温度对大型海藻的影响第18-19页
    1.5 本文研究对象、目的、内容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对象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目的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研究内容第20-21页
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21-27页
    2.1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气体和化学试剂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仪器第22页
    2.2 实验材料与处理第22-23页
    2.3 测定方法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温度、pH值与光照变化的测定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相对生长速率(RGR)的测定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叶绿素a(Chl a)和类胡萝卜素(Car)含量的测定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藻蓝蛋白(PC)和藻红蛋白(PE)含量的测定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可溶性蛋白(SP)含量的测定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测定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光合作用-光强响应曲线(P-I)的测定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8 种群光合作用-光强响应曲线(P-I)的测定第25-26页
    2.4 统计分析第26-27页
第三章 不同CO_2浓度条件下坛紫菜叶绿素荧光特性、色素含量对生长密度的响应第27-37页
    3.1 前言第27-28页
    3.2 材料与方法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材料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培养处理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温度、pH值及光照条件的测定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相对生长速率的测定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生化参数的测定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统计分析第29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分析第29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温度、光照强度变化(图 3-1)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pH值变化(图 3-2)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相对生长速率(图 3-3)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生化参数测定结果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a) 色素含量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b) 藻胆蛋白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叶绿素荧光参数第32-35页
    3.4 光照、温度、pH值变化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生长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生化参数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叶绿素荧光参数第36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36-37页
第四章 不同CO_2浓度条件下龙须菜和蛎菜光合作用对生长密度的响应第37-46页
    4.1 前言第37-38页
    4.2 材料与方法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材料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培养处理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温度、光照及pH值的测定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光合放氧速率的测定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统计与分析第39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分析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温度、光照条件及pH值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光合放氧速率第41-43页
    4.4 讨论第43-44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44-46页
第五章 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蛎菜的群体光合作用特征第46-53页
    5.1 前言第46-47页
    5.2 材料与实验方法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材料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实验方法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数据分析第47页
    5.3 结果与分析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不同条件下的P-I曲线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pH值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密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第51页
    5.4 讨论第51-52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52-53页
第六章 不同潮间带生长位置的铜藻群体光合作用特征第53-58页
    6.1 前言第53-54页
    6.2 材料与方法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材料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生化成分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种群光合放氧测定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数据分析第54页
    6.3 结果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生化组成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P-I曲线和光合参数第55-56页
    6.4 讨论第56-57页
    6.5 本章小结第57-58页
结论与展望第58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8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8-69页
致谢第69-70页
附件第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幼儿灵敏、协调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
下一篇:LMS方法在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制订中的探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