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选题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0-16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1.4 研究创新点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社会资本和村级治理内涵及其相关理论 | 第17-24页 |
2.1 社会资本的定义 | 第17页 |
2.2 社会资本产生的原因 | 第17-20页 |
2.3 社会资本存在的理论依据 | 第20-22页 |
2.3.1 社会资本理论的人性依据 | 第20-21页 |
2.3.2 社会资本与“和谐观念”一脉相承 | 第21-22页 |
2.3.3 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| 第22页 |
2.4 治理与善治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5 村级治理的概念 | 第23-24页 |
第3章 社会资本与村级治理之间的关系 | 第24-30页 |
3.1 社会资本的分类和功能 | 第24-28页 |
3.1.1 社会资本的分类 | 第24-26页 |
3.1.2 社会资本具有的功能 | 第26-28页 |
3.2 村级治理中的社会资本因素分析 | 第28-30页 |
3.2.1 村级治理主体及其精英产生中的社会资本因素 | 第28页 |
3.2.2 村级治理结构中的社会资本因素 | 第28-29页 |
3.2.3 村级治理过程中的社会资本因素 | 第29-30页 |
第4章 社会资本视域下的下埔村农村治理 | 第30-51页 |
4.1 下埔村概况与农村社区社会资本测量维度 | 第30-31页 |
4.1.1 下埔村概况 | 第30-31页 |
4.1.2 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的测量维度 | 第31页 |
4.2 下埔村抽样调查及分析 | 第31-47页 |
4.2.1 样本情况 | 第31-32页 |
4.2.2 下埔村的社会资本现状及指标调查 | 第32-41页 |
4.2.3 下埔村社会资本因子分析及社会资本构成 | 第41-42页 |
4.2.4 下埔村社会资本描述性分析 | 第42-43页 |
4.2.5 样本人口基本信息与社会资本的差异性分析 | 第43-44页 |
4.2.6 社会资本与农村治理的相关分析 | 第44-47页 |
4.3 社会资本视域下的下埔村农村治理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 | 第47-49页 |
4.3.1 社会资本视域下的下埔村农村治理过程中的优势 | 第47页 |
4.3.2 社会资本视域下的下埔村农村治理过程中的不足 | 第47-49页 |
4.4 社会资本视域下下埔村治理的对策建议 | 第49-51页 |
4.4.1 注重提高社会资本特别是体验因子,推动村庄治理走向善治 | 第49-50页 |
4.4.2 政府应鼓励和引导民间组织的发展,提高和累积农村社会资本 | 第50页 |
4.4.3 加强教育宣传和引导,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 | 第50-51页 |
第5章 社会资本视域下中国农村治理的对策建议 | 第51-53页 |
5.1 利用传统亲缘信任,筑牢村民社交网络,由此推进普遍信任的培育 | 第51页 |
5.2 充分尊重村民的民主意愿,提高农民政治参与度 | 第51页 |
5.3 鼓励和支持农村民间自治组织的发展,激发基层活力 | 第51-52页 |
5.4 塑村干部形象,立其威望,提升村级治理效度 | 第52页 |
5.5 加强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建设,培育新型农民 | 第52-53页 |
结论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
附录 | 第57-60页 |
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