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绪论 | 第7-9页 |
第1章 概念解释及北京地铁4号线项目简介 | 第9-14页 |
1.1 相关概念解释 | 第9-12页 |
1.1.1 什么是PPP | 第9-10页 |
1.1.2 PPP协议如何定性 | 第10-11页 |
1.1.3 什么是轨道交通 | 第11页 |
1.1.4 什么是“法律风险” | 第11-12页 |
1.2 北京地铁4号线简介 | 第12-14页 |
第2章 法律风险分析 | 第14-27页 |
2.1 项目各阶段法律风险 | 第14-20页 |
2.1.1 立项审批阶段 | 第14-15页 |
2.1.2 选择合作公司阶段 | 第15-17页 |
2.1.3 签订特许协议阶段 | 第17页 |
2.1.4 融资阶段 | 第17-18页 |
2.1.5 建设、运营阶段 | 第18-20页 |
2.2 项目各参与方法律风险 | 第20-24页 |
2.2.1 政府方 | 第20-22页 |
2.2.2 企业方法律风险 | 第22页 |
2.2.3 第三方法律风险 | 第22-24页 |
2.3 以问题为导向的法律风险 | 第24-27页 |
2.3.1 立法、监管不完善 | 第24页 |
2.3.2 违约 | 第24-25页 |
2.3.3 金融犯罪、渎职犯罪 | 第25-27页 |
第3章 法律风险防控 | 第27-35页 |
3.1 PPP立法 | 第27-29页 |
3.1.1 国内立法环境已成熟 | 第27页 |
3.1.2 国外立法经验可借鉴 | 第27-29页 |
3.1.3 立法从部门规章开始 | 第29页 |
3.2 PPP监管 | 第29-33页 |
3.2.1 监管机构设立 | 第29-31页 |
3.2.2 监管方式 | 第31-33页 |
3.3 政府、公众、企业关系平衡 | 第33-35页 |
第4章 结语 | 第35-36页 |
4.1 论文的主要结论 | 第35页 |
4.1.1 轨道交通PPP项目法律风险具有系统性 | 第35页 |
4.1.2 在我国针对轨道交通PPP项目立法具有可能性 | 第35页 |
4.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35页 |
4.3 论文的局限性 | 第35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38页 |
致谢 | 第38-39页 |
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