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畜牧、动物医学、狩猎、蚕、蜂论文--动物医学(兽医学)论文--兽医基础科学论文--家畜微生物学(兽医病原微生物学)论文--病原细菌论文

禽源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鉴定与OmpA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初步应用

致谢第4-9页
英文缩写词表第9-10页
摘要第10-11页
文献综述第11-22页
    1.1 不动杆菌的发现第11页
    1.2 生长与培养特性第11-12页
    1.3 流行病学调查第12-15页
    1.4 鲍曼不动杆菌的毒力因素第15-18页
    1.5 鲍曼不动杆菌诊断方法研究进展第18-21页
    1.6 小结第21-22页
试验研究第22-58页
    试验一 禽源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鉴定第22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1 材料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1 病料来源及实验动物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 培养基和主要试剂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 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纯化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 细菌生化鉴定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 特异性基因检测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 细菌药敏试验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5 小鼠致病性试验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 结果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 细菌培养特性和镜检结果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 生化试验结果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3 特异性基因检测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4 药敏试验结果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5 小鼠致病性试验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 讨论第26-29页
    试验二 禽源鲍曼不动杆菌的系统发育分析第29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1 材料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 菌株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 主要仪器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 主要试剂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 方法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 引物设计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 细菌DNA的提取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 管家基因的PCR扩增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4 管家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5 基于管家基因的系统发育树构建和同源性分析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 结果第31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 管家基因的PCR扩增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 PCR扩增产物的鉴定和测序结果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 基于4个管家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4 基于4个管家基因的同源性分析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4 讨论第38-42页
    试验三 禽源鲍曼不动杆菌OmpA基因的原核表达和免疫原性分析第42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1 材料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 菌株,质粒和试验动物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 主要仪器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3 主要试剂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 方法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 细菌DNA的提取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 OmpA基因的扩增及序列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4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5 重组蛋白的表达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6 重组蛋白的纯化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7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8 Western blot分析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 结果第45-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1 目的基因的扩增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 目的基因序列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 重组质粒pET28a-OmpA的双酶切鉴定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4 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5 Western blot分析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4 讨论第51-52页
    试验四 基于禽源鲍曼不动杆菌OmpA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及应用第52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材料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1 抗原与血清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2 主要试剂和耗材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3 主要仪器设备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4 ELISA所需的试剂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 方法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 阳性血清的制备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 抗原的纯化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3 最佳抗原包被浓度和血清最佳稀释度的确定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4 最佳包板时间和温度的确定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5 最佳二抗稀释比例的确定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6 间接ELISA临界值判断标准的确定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7 间接ELISA的特异性分析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8 间接ELISA的重复性试验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9 间接ELISA的初步应用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 结果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1 OmpA重组蛋白的纯化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2 最佳抗原包被浓度和血清最佳稀释度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 最佳抗原包被时间和温度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4 最佳二抗稀释比例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5 临界值判断标准的确定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6 特异性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7 重复性试验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8 初步应用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4 讨论第56-58页
全文总结第58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72页
附:作者读研期间发表文章第72-73页
ABSTRACT第73-74页

论文共7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LK野生小鼠近交培育及遗传纯度检测
下一篇:生物质悬浮燃烧器的设计与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