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.2 实践意义 | 第10页 |
1.3 文献综述 | 第10-14页 |
1.3.1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0-11页 |
1.3.2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1.3.2.1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成因方面 | 第11-12页 |
1.3.2.2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策略方面 | 第12-13页 |
1.3.3 研究述评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ZBNY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现状 | 第14-17页 |
2.1 ZBNY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规模情况及特点 | 第14-15页 |
2.1.1 ZBNY银行中小企业信贷规模情况 | 第14页 |
2.1.2 ZBNY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特点 | 第14-15页 |
2.2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5页 |
2.2.1 ZBNY银行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| 第15页 |
2.2.2 信贷风险含义 | 第15页 |
2.3 ZBNY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来源 | 第15-17页 |
2.3.1 中小企业方面 | 第16页 |
2.3.2 银行方面 | 第16-17页 |
第三章 ZBNY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分析 | 第17-28页 |
3.1 ZBNY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简介 | 第17-19页 |
3.1.1 信贷业务流程 | 第17-18页 |
3.1.2 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| 第18页 |
3.1.3 风险管理制度 | 第18-19页 |
3.2 ZBNY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分析——基于个案研究 | 第19-28页 |
3.2.1 贷前调查 | 第19-24页 |
3.2.1.1 中小企业资格审查 | 第19-20页 |
3.2.1.2 企业基本情况调查 | 第20页 |
3.2.1.3 企业经营情况调查 | 第20页 |
3.2.1.4 企业财务状况调查 | 第20-21页 |
3.2.1.5 借款人信用情况调查 | 第21-22页 |
3.2.1.6 担保人/物的调查 | 第22-23页 |
3.2.1.7 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 | 第23页 |
3.2.1.8 对企业进行客户分类 | 第23-24页 |
3.2.2 贷中管理 | 第24-25页 |
3.2.2.1 风险审查 | 第24-25页 |
3.2.2.2 贷款审议 | 第25页 |
3.2.2.3 贷款审批 | 第25页 |
3.2.2.4 贷款发放 | 第25页 |
3.2.3 贷后管理 | 第25-27页 |
3.2.3.1 贷后日常检查 | 第25-26页 |
3.2.3.2 贷款风险分类 | 第26-27页 |
3.2.4 信贷资产的风险处置 | 第27-28页 |
3.2.4.1 到期催收 | 第27页 |
3.2.4.2 不良贷款处置 | 第27-28页 |
第四章 ZBNY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优化方案 | 第28-35页 |
4.1 强化ZBNY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组织 | 第28-29页 |
4.1.1 调整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| 第28页 |
4.1.2 严格选拔中小企业信贷工作人员 | 第28-29页 |
4.1.3 提高中小企业信贷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| 第29页 |
4.2 优化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| 第29-31页 |
4.2.1 强化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内控制度建设 | 第29-30页 |
4.2.2 完善中小企业信贷调查制度 | 第30页 |
4.2.3 完善中小企业押品准入制度 | 第30-31页 |
4.3 完善ZBNY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流程 | 第31-35页 |
4.3.1 细化对中小企业的贷前调查 | 第31-33页 |
4.3.1.1 加强对企业的实地调查 | 第31-32页 |
4.3.1.2 拓宽对经营者分析的渠道 | 第32页 |
4.3.1.3 加强对借款人财务因素的调查 | 第32-33页 |
4.3.1.4 关注企业实际控制人素质,减少恶意违约 | 第33页 |
4.3.2 加强对中小企业贷中审查和贷款发放的管理 | 第33-34页 |
4.3.2.1 加强审查环节的管理 | 第33页 |
4.3.2.2 加强贷款发放环节的管理 | 第33-34页 |
4.3.3 加强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贷后管理 | 第34-35页 |
第五章 ZBNY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 | 第35-40页 |
5.1 构建中小企业行业风险分析体系 | 第35页 |
5.2 完善信贷人员的考核激励机制 | 第35-36页 |
5.3 加强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 | 第36页 |
5.4 通过改变贷款约期控制信贷风险 | 第36-37页 |
5.5 建立中小企业信息通报体系 | 第37-38页 |
5.6 建立有效的信用担保机制 | 第38页 |
5.6.1 积极防范担保圈风险 | 第38页 |
5.6.2 引进外部担保机构 | 第38页 |
5.7 完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退出机制 | 第38-40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0-42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40页 |
6.2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| 第40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4页 |
致谢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