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1.2 贵金属催化剂 | 第11-16页 |
1.2.1 Au基催化剂与CO氧化 | 第12-13页 |
1.2.2 Pt基催化剂与CO氧化 | 第13-14页 |
1.2.3 Pd基催化剂与CO氧化 | 第14-16页 |
1.3 非贵金属催化剂 | 第16-19页 |
1.3.1 Cu及Ce基催化剂与CO氧化 | 第16-17页 |
1.3.2 Co基催化剂与CO氧化 | 第17-19页 |
1.4 Co_3O_4基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| 第19-20页 |
1.4.1 Co_3O_4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| 第19页 |
1.4.2 水分对CO在Co_3O_4表面上催化反应的影响 | 第19-20页 |
1.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-22页 |
第2章 实验部分 | 第22-27页 |
2.1 实验试剂和仪器 | 第22-23页 |
2.1.1 实验试剂 | 第22页 |
2.1.2 实验用气体 | 第22-23页 |
2.1.3 实验仪器 | 第23页 |
2.2 催化剂的制备 | 第23页 |
2.2.1 草酸乙二醇辅助固相法(solid state method,SS) | 第23页 |
2.2.2 共沉淀法(co-precipitation method,CP) | 第23页 |
2.3 催化剂表征 | 第23-25页 |
2.3.1 热重差热分析(Thermogravimetry Analysis, TGA) | 第24页 |
2.3.2 氮气低温吸/脱附(BET) | 第24页 |
2.3.3 X射线晶体衍射(X-Ray Diffraction, XRD) | 第24页 |
2.3.4 透射电子显微镜(High-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, HRTEM) | 第24页 |
2.3.5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(X-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, XPS) | 第24页 |
2.3.6 H_2程序升温还原(Hydrogen temperature-programmed reduction, H_2-TPR) | 第24页 |
2.3.7 原位红外漫反射光谱(in situ DRIFTS) | 第24-25页 |
2.3.8 傅里叶红外光谱(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oscopy, FT-IR) | 第25页 |
2.3.9 CO程序升温脱附(Temperature-programmed desorption of CO,CO-TPD) | 第25页 |
2.3.10 O_2程序升温脱附(Temperature-programmed desorption of O_2, O_2-TPD) | 第25页 |
2.3.11 动力学数据的测定 | 第25页 |
2.4 催化剂评价 | 第25-27页 |
2.4.1 催化剂活性评价 | 第25-26页 |
2.4.2 催化剂稳定性评价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制备方法及条件对Fe-Co-O催化性能的影响 | 第27-42页 |
3.1 前言 | 第27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27页 |
3.2.1 催化剂的制备 | 第27页 |
3.2.2 催化剂的评价 | 第27页 |
3.2.3 催化剂的表征 | 第27页 |
3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27-31页 |
3.3.1 制备方法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3.3.2 Fe含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3.3.3 草酸含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3.3.4 乙二醇用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3.4 表征结果与讨论 | 第31-41页 |
3.4.1 XRD | 第31-34页 |
3.4.2 低温N_2吸附 | 第34页 |
3.4.3 H_2-TPR | 第34-36页 |
3.4.4 XPS | 第36-37页 |
3.4.5 CO-TPD | 第37-39页 |
3.4.6 O_2-TPD | 第39-40页 |
3.4.7 TEM和TG | 第40-41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4章 焙烧温度对Fe-Co-O催化性能的影响 | 第42-57页 |
4.1 前言 | 第42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42页 |
4.2.1 催化剂的制备 | 第42页 |
4.2.2 催化剂的评价 | 第42页 |
4.2.3 催化剂的表征 | 第42页 |
4.2.4 动力学研究 | 第42页 |
4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42-45页 |
4.3.1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| 第43页 |
4.3.2 催化剂的稳定性及抗水性研究 | 第43-45页 |
4.4 表征结果与讨论 | 第45-51页 |
4.4.1 TEM和TG | 第45-46页 |
4.4.2 XRD | 第46-47页 |
4.4.3 低温N_2吸附 | 第47-48页 |
4.4.4 H_2-TPR | 第48页 |
4.4.5 XPS | 第48-49页 |
4.4.6 CO-TPD和O_2-TPD | 第49-51页 |
4.4.7 FT-IR光谱 | 第51页 |
4.5 CO催化氧化反应及动力学参数的研究 | 第51-56页 |
4.5.1 CO浓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4.5.2 空速的影响 | 第52页 |
4.5.3 CO反应的动力学数据 | 第52-54页 |
4.5.4 原位红外漫反射(in situ DRIFTS)光谱 | 第54-55页 |
4.5.5 可能的反应机理 | 第55-56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5章 纳米高分子层对Fe-Co-O催化性能的影响 | 第57-66页 |
5.1 前言 | 第57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57页 |
5.2.1 催化剂的制备 | 第57页 |
5.2.2 催化剂的评价 | 第57页 |
5.2.3 催化剂的表征 | 第57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7-65页 |
5.3.1 焙烧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5.3.2 催化剂的稳定性研究 | 第58-61页 |
5.3.3 抗水性能研究 | 第61页 |
5.3.4 TEM | 第61页 |
5.3.5 TG | 第61-63页 |
5.3.6 XRD | 第63-64页 |
5.3.7 低温N_2吸附和NMR | 第64页 |
5.3.8 催化剂的热性能 | 第64-65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6章 全文总结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