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部分 绪论 | 第8-25页 |
一、选题背景 | 第8-10页 |
二、研究现状 | 第10-16页 |
三、选题意义 | 第16-17页 |
四、研究思路 | 第17页 |
五、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六、概念界定 | 第18-24页 |
(一) 创业型大学 | 第18-21页 |
(二) 创新型大学 | 第21-22页 |
(三) 产学研 | 第22页 |
(四) 三螺旋理论 | 第22-23页 |
(五) 学术资本主义 | 第23-24页 |
七、创新点 | 第24-25页 |
第二部分 创业型大学之崛起 | 第25-31页 |
一、大学理念之变迁 | 第25-29页 |
(一) 现代大学的源头与原义 | 第25页 |
(二) 大学的理念与角色演变 | 第25-28页 |
(三) 新世纪下我国大学的理念与角色 | 第28-29页 |
二、创业型大学崛起的背景 | 第29-31页 |
(一) 各国财政经费的紧缩 | 第29页 |
(二) 全球化、知识经济带来的竞争 | 第29-30页 |
(三) 国家竞争力的诉求 | 第30-31页 |
第三部分 创业型大学之理念 | 第31-45页 |
一、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模式 | 第31-40页 |
(一) 克拉克的创业型大学运作模式 | 第31-35页 |
(二) 埃兹科维茨的创业型大学特征功能 | 第35-39页 |
(三) 两者理论的比较与分析 | 第39-40页 |
二、创业型大学的特征 | 第40-45页 |
(一) 创业型大学之教学 | 第41-42页 |
(二) 创业型大学之研究 | 第42页 |
(三) 创业型大学之服务 | 第42-43页 |
(四) 创业型大学之资金 | 第43页 |
(五) 创业型大学之文化 | 第43-45页 |
第四部分 创业型大学之践履 | 第45-56页 |
一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(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) | 第45-49页 |
(一) 创业课程和师资 | 第45-47页 |
(二) 出版与资源 | 第47页 |
(三) 项目和中心 | 第47-49页 |
(四) 学生社团 | 第49页 |
二、英国沃里克大学(University of Warwick) | 第49-54页 |
(一) 师资与课程 | 第50-51页 |
(二) 结构与组织 | 第51-52页 |
(三) 中心和产业 | 第52-53页 |
(四) 创业文化 | 第53-54页 |
三、创业型大学的实践途径 | 第54-56页 |
第五部分 创业型大学之启示 | 第56-65页 |
一、创业型大学转型的历程 | 第56-57页 |
二、创业型大学转型的策略 | 第57-60页 |
(一) 技术转让办公室 | 第57-58页 |
(二) 创业育成中心 | 第58页 |
(三) 创新技术公司与衍生公司 | 第58-59页 |
(四) 营利的附属产业 | 第59-60页 |
三、我国创业型大学发展的建议 | 第60-65页 |
(一) 我国创业型大学的发展现状 | 第60-61页 |
(二) 我国创业型大学转型的路径选择 | 第61-63页 |
(三) 我国创业型大学转型的策略建议 | 第63-65页 |
第六部分 结论与展望 | 第65-67页 |
一、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| 第65页 |
二、本文的不足 | 第65-66页 |
三、展望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在学期间的学术成果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