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、德育论文

高等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9页
绪论第9-14页
 一、选题依据与意义第9-10页
 二、研究综述第10-11页
 三、研究的创新点、方法与思路第11-14页
第一章 生态道德的基本理论第14-22页
 一、基本概念的界定第14-15页
  (一) 生态与环境第14页
  (二) 生态道德的内涵与特点第14-15页
  (三) 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第15页
 二、理论基础第15-22页
  (一)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第16-17页
  (二) 西方学者的生态伦理思想第17-20页
  (三) 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思想第20-22页
第二章 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原因探析第22-33页
 一、大学生生态道德现状第22-27页
  (一) 生态道德知识缺乏第22-24页
  (二) 生态道德意识薄弱第24页
  (三) 生态道德行为失范第24-25页
  (四) 生态道德教育滞后第25-27页
 二、大学生生态道德现状的原因探析第27-33页
  (一) 大学生个体情况第27页
  (二) 家庭生态道德教育情况第27-28页
  (三) 学校生态道德教育情况第28-31页
  (四) 社会大环境第31-33页
第三章 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第33-37页
 一、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33-34页
  (一) 生态危机的呼唤第33-34页
  (二) 全面发展的要求第34页
 二、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第34-37页
  (一) 生态道德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第34-35页
  (二) 生态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第35页
  (三) 生态道德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保证第35-36页
  (四) 生态道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第36-37页
第四章 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原则、目标和内容第37-47页
 一、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原则和目标第37-43页
  (一) 生态道德教育的原则第37-39页
  (二) 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第39-43页
 二、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第43-47页
  (一) 生态善恶观第43页
  (二) 生态平等观第43-44页
  (三) 生态义务观第44页
  (四) 生态良心观第44-45页
  (五) 生态正义观第45页
  (六) 生态荣辱观第45-47页
第五章 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途径探讨第47-61页
 一、国外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途径的启示第47-50页
  (一) 日本第47-48页
  (二) 加拿大第48页
  (三) 澳大利亚第48页
  (四) 美国第48-50页
 二、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途径第50-61页
  (一) 理论教育第50-53页
  (二) 环境熏陶第53-56页
  (三) 实践养成第56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63页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3-64页
致谢第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校贫困学生人际交往障碍、成因及对策研究--以兰州大学为例
下一篇:创业型大学—一个新的大学理念之践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