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5页 |
第一节 文献综述 | 第7-13页 |
一、态度研究 | 第7-11页 |
二、新闻图像 | 第11-13页 |
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 | 第13-15页 |
一、研究目的 | 第13-14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新闻图像的议题及版面呈现 | 第15-24页 |
第一节 新闻图像的数量及版面效果 | 第15-19页 |
一、新闻图像数量呈现动态变化 | 第15-16页 |
二、新闻图像的版面呈现 | 第16-19页 |
第二节 新闻图像的报道议题呈现 | 第19-24页 |
一、“人员伤亡”议题 | 第19-21页 |
二、“示威游行”议题 | 第21-22页 |
三、“罢工”议题 | 第22-24页 |
第三章 与文字报道相比,图像报道在内容上的进步性 | 第24-39页 |
第一节 焦点更突出,透露事件本身的惨烈态势 | 第24-28页 |
一、重点关注人员伤亡情景 | 第24-26页 |
二、直接强调事件本身的悲剧性影响 | 第26-28页 |
第二节 内容更清晰,突破文字报道的中立叙述 | 第28-32页 |
一、新闻图像直接关注罢工人数 | 第28-31页 |
二、利用图像报道披露事件原委 | 第31-32页 |
第三节 流露情感,凸显同情立场 | 第32-39页 |
一、关注个人命运的“悲惨”叙事 | 第32-34页 |
二、图像报道盛赞遇难者为“好青年”的惋惜态度 | 第34-36页 |
三、强调生活维持费背后的怜悯之心 | 第36-39页 |
第四章 《申报》图像报道利用摄影方式的灵活性彰显爱国良知 | 第39-50页 |
第一节 依托再现事件现场的摄影特性激发爱国情感 | 第39-45页 |
一、图像内容直击活动现场 | 第40-43页 |
二、报纸版面的图像布局引发读者思考 | 第43-45页 |
第二节 借助新闻摄影拍摄视角的多样性引导爱国行动 | 第45-50页 |
一、低视点拍摄激发对遇难者的怜悯 | 第46-47页 |
二、高视点拍摄显示对国人的同情 | 第47-48页 |
三、平视视点反映民众诉求 | 第48-50页 |
第五章 《申报》在文字报道与图像报道中态度呈现不同的原因剖析 | 第50-63页 |
第一节 《申报》所在位置的特殊性及其报纸性质 | 第50-54页 |
一、租界管辖的区域限制与文字报道的局限 | 第50-53页 |
二、企业化经营模式与读者爱国诉求的彰显 | 第53-54页 |
第二节 “诚言”事件集中凸显了《申报》态度的复杂性 | 第54-58页 |
一、《申报》为广告利益不惜出卖民族利益 | 第54-55页 |
二、作为华人报纸的《申报》及其爱国面向 | 第55-56页 |
三、“诚言”事件使《申报》呈现更明确的爱国立场 | 第56-58页 |
第三节 《申报》新闻图像的立场与把关者的态度息息相关 | 第58-63页 |
一、少言政治:史量才的办报思想及经营策略 | 第58-61页 |
二、史量才是具有爱国思想的报人 | 第61-63页 |
结语 两种态度:《申报》在“五卅惨案”报道中的新闻表达 | 第63-64页 |
附录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