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一、IP产业链及运营模式 | 第11-12页 |
二、IP源头 | 第12-14页 |
三、IP电视剧 | 第14-15页 |
第三节 研究框架及创新点 | 第15-17页 |
一、研究的整体框架 | 第15-16页 |
二、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6-17页 |
第四节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一、案例分析法 | 第17页 |
二、文献研究法 | 第17页 |
三、数据分析法 | 第17页 |
四、比较研究法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IP电视剧的兴起:互联网推动产业链不断完善 | 第18-30页 |
第一节 IP电视剧概况 | 第19-22页 |
一、IP电视剧概念界定 | 第19-20页 |
二、IP电视剧受到热捧 | 第20-22页 |
第二节 IP电视剧的兴起:互联网推动产业链不断完善 | 第22-30页 |
一、依托网络文学的产业链运营模式 | 第23-26页 |
二、基于粉丝基础的产业链跨介延伸 | 第26-27页 |
三、融合新老媒体的产业链发展新契机 | 第27-28页 |
四、产业链完善带来的巨大效益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IP电视剧的现状:5W视角下的视听传播 | 第30-42页 |
第一节 传播者——新政策催生新变化 | 第30-33页 |
一、影视制作公司借助网络文学寻找故事 | 第31页 |
二、卫视争夺好剧的播出机会 | 第31-32页 |
三、网络播出平台借机分一杯羹 | 第32-33页 |
第二节 传播内容——网络文学的二次传播 | 第33-35页 |
一、丰富多样的题材引人入胜的故事 | 第34页 |
二、直面读者需求培养稳定受众 | 第34-35页 |
三、具有强烈代入感满足读者精神需求 | 第35页 |
第三节 传播渠道——多渠道的整合传播 | 第35-37页 |
一、前期宣传:线上推广十线下活动 | 第36页 |
二、中期播出:台网同步十先网后台 | 第36-37页 |
三、后期衍生:试水成功+渠道扩大 | 第37页 |
第四节 受众——使用与满足 | 第37-39页 |
一、主动使用:自发宣传并提供反馈 | 第38页 |
二、得到满足:进一步扩大IP电视剧影响力 | 第38-39页 |
第五节 传播效果——未播先火且持续发酵 | 第39-42页 |
一、未播先火:媒体的议程设置 | 第39-40页 |
二、持续发酵:多个主体的二次传播 | 第40-42页 |
第四章 IP电视剧的发展对策 | 第42-55页 |
第一节 正确评估IP资源价值 | 第42-44页 |
一、盲目的资本追捧带来影视行业泡沫化 | 第42-43页 |
二、正确评估IP价值理性购买电视剧版权 | 第43-44页 |
第二节 加强IP版权保护 | 第44-46页 |
一、版权问题频频引起法律纠纷 | 第44-45页 |
二、加强电视剧版权保护规范IP交易 | 第45-46页 |
第三节 优化IP运营模式 | 第46-49页 |
一、IP运营模式的种类 | 第46页 |
二、两种模式的优缺点 | 第46页 |
三、三管齐下打通IP产业链 | 第46-49页 |
第四节 注重IP内容改编 | 第49-53页 |
一、忽视内容的改编和创新 | 第49-50页 |
二、注重内容改编坚持故事为王 | 第50-53页 |
第五节 把握IP的商业性和文学性 | 第53-55页 |
一、利益至上的过度商业化和娱乐化 | 第53-54页 |
二、保持商业性和文化属性的有机平衡 | 第54-55页 |
结语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