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DEA方法的电力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6页 |
1.2.1 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2.2 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 | 第13-15页 |
1.2.3 基于DEA模型的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| 第15-16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创新 | 第16-17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3.2 主要创新点 | 第17页 |
1.4 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经营绩效评价基础理论 | 第19-28页 |
2.1 经营绩效评价基本概念 | 第19-21页 |
2.1.1 经营绩效评价原理 | 第19页 |
2.1.2 经营绩效评价的指标 | 第19-20页 |
2.1.3 经营绩效评价的原则 | 第20-21页 |
2.2 经营绩效评价理论基础 | 第21-23页 |
2.2.1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21页 |
2.2.2 利益相关者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2.3 战略管理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3 经营绩效评价方法 | 第23-26页 |
2.3.1 杜邦分析法 | 第23-24页 |
2.3.2 经济增加值 | 第24-25页 |
2.3.3 平衡计分卡 | 第25-26页 |
2.3.4 DEA评价方法 | 第26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6-28页 |
第3章 电力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| 第28-35页 |
3.1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与经营绩效评价 | 第28-30页 |
3.1.1 新电改的主要内容 | 第28-29页 |
3.1.2 新电改对发电侧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3.2 电力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30-34页 |
3.2.1 电力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影响因素 | 第30-31页 |
3.2.2 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构建 | 第31-32页 |
3.2.3 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| 第32-34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4章 DEA方法及应用模型构建 | 第35-41页 |
4.1 DEA方法 | 第35-36页 |
4.1.1 DEA方法基本原理 | 第35页 |
4.1.2 DEA方法核心概念 | 第35-36页 |
4.1.3 DEA方法适用性及优势 | 第36页 |
4.2 DEA模型选取 | 第36-39页 |
4.2.1 评价总体效率的CCR模型 | 第36-38页 |
4.2.2 评价纯技术效率的BCC模型 | 第38-39页 |
4.3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法 | 第39-4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5章 实证分析 | 第41-55页 |
5.1 样本及指标值的选取 | 第41-44页 |
5.1.1 样本的选取 | 第41-42页 |
5.1.2 DMU输入输出变量 | 第42-43页 |
5.1.3 对指标值为负的处理 | 第43-44页 |
5.2 对电力上市公司评价结果分析 | 第44-49页 |
5.2.1 综合技术效率分析 | 第46-47页 |
5.2.2 纯技术效率分析 | 第47页 |
5.2.3 规模效率分析 | 第47-48页 |
5.2.4 规模收益分析 | 第48-49页 |
5.3 对无效DEA的改进 | 第49-51页 |
5.4 基于MALMQUIST的效率变化趋势分析 | 第51-54页 |
5.4.1 整体效率变化趋势分析 | 第52页 |
5.4.2 不同决策单元效率变化分析 | 第52-54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