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3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4-20页 |
1.2.1 平衡记分卡与战略目标 | 第14-15页 |
1.2.2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 | 第15-20页 |
1.3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| 第20-21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20页 |
1.3.2 研究框架 | 第20-21页 |
1.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| 第21-23页 |
第2章 湘潭大学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| 第23-29页 |
2.1 湘潭大学内部审计基本情况 | 第23-24页 |
2.1.1 内部审计机构状况 | 第23页 |
2.1.2 内部审计人员状况 | 第23页 |
2.1.3 内部审计业务内容 | 第23-24页 |
2.1.4 内部审计制度 | 第24页 |
2.2 湘潭大学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现状 | 第24-26页 |
2.2.1 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| 第24-25页 |
2.2.2 考核程序及方法 | 第25-26页 |
2.3 现行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| 第26-29页 |
2.3.1 现行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| 第26-27页 |
2.3.2 现行评价体系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| 第27-29页 |
第3章 BSC在湘大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中运用框架设计 | 第29-44页 |
3.1 平衡计分卡的运用情况 | 第29-30页 |
3.1.1 平衡计分卡在非盈利性组织中的运用情况 | 第29-30页 |
3.1.2 平衡计分卡在高等学校的运用情况 | 第30页 |
3.2 BSC用于湘大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可行性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2.1 BSC的理念适用于湘大内部审计机构 | 第30页 |
3.2.2 BSC的全面性能满足湘大内审绩效考核的需要 | 第30-31页 |
3.2.3 BSC的优越性能与内审绩效评价目标相契合 | 第31页 |
3.3 BSC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及步骤 | 第31-35页 |
3.3.1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| 第31-33页 |
3.3.2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步骤 | 第33-35页 |
3.4 BSC在湘大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| 第35-42页 |
3.4.1 湘大内部审计战略目标及职能定位 | 第35-36页 |
3.4.2 评价框架的设立 | 第36-37页 |
3.4.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37-39页 |
3.4.4 评价标准与权重的确定 | 第39-42页 |
3.5 BSC在湘潭大学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中的实施 | 第42-44页 |
第4章 BSC在湘大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中运用效果分析 | 第44-47页 |
4.1 湘潭大学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中实施BSC的预期效果 | 第44-45页 |
4.1.1 职能业绩方面 | 第44页 |
4.1.2 内部业务流程方面 | 第44页 |
4.1.3 被审计对象方面 | 第44-45页 |
4.1.4 学习和成长方面 | 第45页 |
4.2 湘大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实施BSC存在问题分析 | 第45-47页 |
4.2.1 沟通与共识上的障碍 | 第45页 |
4.2.2 信息交流方面的障碍 | 第45-46页 |
4.2.3 对平衡计分卡认识方面的障碍 | 第46页 |
4.2.4 指标的创建和量化方面的障碍 | 第46-47页 |
第5章 BSC在湘大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中的保障措施 | 第47-50页 |
5.1 加强学校领导层及各部门的沟通 | 第47页 |
5.2 重视调动学校全体教职工参与 | 第47-48页 |
5.3 根据战略目标研讨评价指标的设定 | 第48页 |
5.4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| 第48页 |
5.5 将评价结果作为激励员工的基础 | 第48-50页 |
结论 | 第50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致谢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