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种新能源接入的地区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 论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3-15页 |
第2章 新能源接入对地区电网无功电压影响分析 | 第15-21页 |
2.1 新能源接入地区电网无功源的特点 | 第15-16页 |
2.2 潮流方向对节点电压的影响 | 第16-17页 |
2.3 不同负荷和新能源出力特性的无功电压分析 | 第17-20页 |
2.3.1 典型负荷特性 | 第17-18页 |
2.3.2 综合光伏出力的等效负荷特性 | 第18页 |
2.3.3 综合风电场出力的等效负荷特性 | 第18-19页 |
2.3.4 新能源电站出力特性对并网点电压的影响 | 第19-20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第3章 不同无功电压控制手段的效果分析 | 第21-36页 |
3.1 负荷模型对无功电压控制效果的影响 | 第21-29页 |
3.1.1 传统变电站无功电压的控制策略 | 第21-25页 |
3.1.2 对无功补偿量的影响 | 第25-28页 |
3.1.3 对变压器分接头调节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3.2 新能源厂站的无功电压控制分析 | 第29-35页 |
3.2.1 新能源出力变化 | 第30-32页 |
3.2.2 无功补偿量变化 | 第32-33页 |
3.2.3 风机功率和无功补偿量均增加 | 第33-34页 |
3.2.4 主变分变比增大 | 第34-35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4章 单时间断面的无功电压优化研究 | 第36-43页 |
4.1 新能源厂站的电压无功控制策略 | 第36-37页 |
4.1.1 越限控制模式 | 第36-37页 |
4.1.2 优化控制模式 | 第37页 |
4.2 电压优化控制模式的数学模型 | 第37-38页 |
4.3 多目标权重计算方法 | 第38-41页 |
4.4 仿真分析 | 第41-42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5章 时序递进的无功电压优化控制方法 | 第43-51页 |
5.1 时序递进的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策略 | 第43-44页 |
5.2 日前分时段优化控制方案 | 第44-46页 |
5.2.1 综合负荷低谷期和综合负荷下降期 | 第44页 |
5.2.2 综合负荷上升期和综合负荷高峰期 | 第44-45页 |
5.2.3 新能源厂站出力特性对控制方案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5.3 日内及实时优化控制方案 | 第46页 |
5.3.1 日内优化控制方案 | 第46页 |
5.3.2 实时优化控制方案 | 第46页 |
5.4 仿真分析 | 第46-50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7页 |
附件 | 第57-5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59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