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三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(一) 国外研究情况 | 第12-13页 |
(二) 国内研究情况 | 第13-15页 |
(三) 文献评述 | 第15页 |
四、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5-16页 |
(一) 研究思路 | 第15-16页 |
(二) 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五、论文的创新点及特色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概述 | 第18-31页 |
一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内涵 | 第18-20页 |
(一)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概念 | 第18页 |
(二)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分类 | 第18-20页 |
二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产生的背景 | 第20-21页 |
三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行一般模式 | 第21-24页 |
(一) 地方政府注入资本,搭建政府融资平台 | 第21页 |
(二) 政府融资平台进行社会融资 | 第21-22页 |
(三) 政府融资平台进行项目投资 | 第22-23页 |
(四) 政府融资平台进行资源分配 | 第23-24页 |
四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贡献性及其局限性 | 第24-31页 |
(一)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贡献 | 第24-27页 |
(二)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 | 第27-31页 |
第三章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| 第31-40页 |
一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| 第31-35页 |
(一) 基于政策环境变化的分析 | 第31-32页 |
(二) 基于经济环境变化的分析 | 第32-35页 |
二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的可行性 | 第35-40页 |
(一) 民间资本充实,缺少投资渠道 | 第35-36页 |
(二) 我国市场化程度已发展较高,可以交与市场运作 | 第36-37页 |
(三) 公司化管理方式发展已趋完善,可为融资平台所用 | 第37-38页 |
(四) 国内外有诸多投融资平台市场化的经验可供借鉴 | 第38-40页 |
第四章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的方向 | 第40-45页 |
一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的原则 | 第40页 |
(一) 风险可控原则 | 第40页 |
(二) 政企分离原则 | 第40页 |
(三) 债务透明原则 | 第40页 |
(四) 实事求是原则 | 第40页 |
二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的整体思路 | 第40-41页 |
三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的方向 | 第41-45页 |
(一) 功能定位:逐步剥离政策性融资功能,成为市场化的投资公司 | 第41页 |
(二) 所有制定位:民营化或混合所有制 | 第41-42页 |
(三) 市场定位:以准公益性基础设施投资为主导 | 第42-43页 |
(四) 盈利模式定位:PPP项目的进入与退出 | 第43-45页 |
第五章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的具体措施 | 第45-49页 |
一、宏观层面:政府 | 第45-46页 |
(一) 厘清政府和市场关系 | 第45页 |
(二) 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| 第45-46页 |
(三) 建立健全平台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,完善信用监督体系 | 第46页 |
(四) 建立健全项目自由退出机制 | 第46页 |
(五) 完善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之间的匹配 | 第46页 |
二、微观层面:平台公司 | 第46-49页 |
(一) 清理空壳融资平台,整改违规融资平台 | 第46-47页 |
(二) 注入优质资本 | 第47页 |
(三) 剥离纯公益性债务,经营性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 | 第47页 |
(四) 改革内部治理结构 | 第47-48页 |
(五) 拓宽融资渠道 | 第48页 |
(六) 突出主业,实行多元化运营 | 第48-49页 |
结论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