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9页 |
1.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| 第11-16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3 文献评述 | 第15-16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6-18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1.4 本文创新点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公司价值增值的相关理论分析 | 第19-24页 |
2.1 概念界定 | 第19页 |
2.1.1 企业价值 | 第19页 |
2.1.2 企业价值管理 | 第19页 |
2.2 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及基本方法 | 第19-21页 |
2.2.1 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 | 第19-20页 |
2.2.2 价值链评估法 | 第20-21页 |
2.3 企业价值增值驱动因素分析 | 第21-24页 |
2.3.1 价值驱动因素树 | 第21-23页 |
2.3.2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价值驱动因素 | 第23-24页 |
第3章 沈阳禾丰牧业有限公司价值管理现状分析 | 第24-29页 |
3.1 公司简介 | 第24-25页 |
3.1.1 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| 第24页 |
3.1.2 沈阳禾丰牧业有限公司简介 | 第24-25页 |
3.2 宏观环境和行业分析 | 第25-28页 |
3.2.1 宏观环境分析 | 第25-26页 |
3.2.2 饲料行业分析 | 第26-28页 |
3.3 价值管理现状 | 第28-29页 |
3.3.1 理念层价值管理现状 | 第28页 |
3.3.2 战略层价值管理现状 | 第28页 |
3.3.3 经营层价值管理现状 | 第28页 |
3.3.4 支持层价值管理现状 | 第28-29页 |
第4章 沈阳禾丰牧业有限公司价值增值的驱动因素分析 | 第29-54页 |
4.1 沈阳禾丰基于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的企业价值评估 | 第29-37页 |
4.1.1 预测期与后续期划分 | 第29页 |
4.1.2 预测期自由现金流量预测 | 第29-34页 |
4.1.3 折现率的估计 | 第34-37页 |
4.1.4 沈阳禾丰企业价值估算 | 第37页 |
4.2 沈阳禾丰基于价值链模式的企业价值评估 | 第37-42页 |
4.2.1 沈阳禾丰牧业价值链的构建 | 第37-39页 |
4.2.2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价值评估 | 第39-42页 |
4.3 两种价值评估方法研究结果的比较及分析 | 第42-46页 |
4.3.1 两种价值评估结果与评估方法的比较 | 第42-43页 |
4.3.2 基于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的企业价值评估结果分析 | 第43-45页 |
4.3.3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价值评估结果分析 | 第45-46页 |
4.4 沈阳禾丰基于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的价值增值驱动因素分析 | 第46-49页 |
4.4.1 提高销售增长率增加公司价值 | 第46-47页 |
4.4.2 降低税务负担增加公司价值 | 第47页 |
4.4.3 提高资产周转率增加公司价值 | 第47页 |
4.4.4 降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增加公司价值 | 第47-48页 |
4.4.5 延长获取超额收益的期间增加公司价值 | 第48-49页 |
4.5 沈阳禾丰基于价值链评估模型的价值增值驱动因素分析 | 第49-54页 |
4.5.1 基础价值链对禾丰牧业企业价值增值分析 | 第50-51页 |
4.5.2 辅助价值链对禾丰牧业企业价值增值分析 | 第51-54页 |
第5章 沈阳禾丰牧业有限公司价值增值措施 | 第54-60页 |
5.1 针对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制定企业价值增值措施 | 第54-57页 |
5.1.1 扩大明星产品的经营规模 | 第54-56页 |
5.1.2 积极争取国家税收优惠 | 第56页 |
5.1.3 加强企业的营运资本管理 | 第56页 |
5.1.4 调节信用政策 | 第56-57页 |
5.1.5 注重研发的投入 | 第57页 |
5.2 丰富价值链模式制定企业价值增值措施 | 第57-60页 |
5.2.1 建立稳定供应商 | 第58页 |
5.2.2 建立专业电子采购系统 | 第58页 |
5.2.3 建立经销商跟踪服务程序 | 第58-59页 |
5.2.4 建立全面顾客管理系统 | 第59-60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60-62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60-61页 |
6.2 论文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4页 |
附录A 层次分析法调研问卷 | 第64-66页 |
附录B 德尔菲法调研问卷 | 第66-68页 |
在学研究成果 | 第68-69页 |
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