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绪论 | 第12-33页 |
一、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2-16页 |
二、研究现状 | 第16-29页 |
三、论文的基本框架 | 第29-31页 |
四、研究方法 | 第31-33页 |
引言 | 第33-34页 |
第一章 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本土化发展 | 第34-67页 |
一、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孕育期 | 第34-39页 |
(一)案例指导工作的探索 | 第34-36页 |
(二)案例指导工作的繁荣 | 第36-39页 |
二、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诞生期 | 第39-50页 |
(一)“两高”《案例指导规定》的出台 | 第39-40页 |
(二)最高人民法院《案例指导规定》的解读 | 第40-43页 |
(三)最高人民检察院《案例指导规定》的解读 | 第43-46页 |
(四)刑事指导性案例发布主体的定位 | 第46-50页 |
三、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成长期 | 第50-57页 |
(一)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推进 | 第50页 |
(二)最高人民法院《实施细则》的解读 | 第50-53页 |
(三)指导性案例与非指导性案例的关系 | 第53-57页 |
四、刑事指导性案例的基本情况 | 第57-65页 |
(一)刑事指导性案例所涉罪名 | 第59-60页 |
(二)刑事指导性案例的问题点 | 第60-62页 |
(三)刑事指导性案例的类型 | 第62-65页 |
五、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第二章 刑事案例指导制度与罪刑法定原则 | 第67-85页 |
一、刑事案例指导制度与罪刑法定原则相契合 | 第67-77页 |
(一)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内涵 | 第67-69页 |
(二)刑事案例指导制度应坚守罪刑法定原则 | 第69-72页 |
(三)刑事案例指导制度并无法官造法 | 第72-77页 |
二、刑事案例指导制度对罪刑法定原则的确证与强化 | 第77-83页 |
(一)促进刑法规范的明确化 | 第77-79页 |
(二)促进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规范化 | 第79-81页 |
(三)促进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化 | 第81-83页 |
三、本章小结 | 第83-85页 |
第三章 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定位及功能 | 第85-112页 |
一、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定位 | 第85-96页 |
(一)学说争鸣 | 第85-87页 |
(二)刑事案例指导制度旨在法律适用 | 第87-88页 |
(三)刑事案例指导制度是立法实现的辅助方式 | 第88-89页 |
(四)刑事案例指导制度是司法解释的有益补充 | 第89-96页 |
二、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补足功能 | 第96-111页 |
(一)指导司法裁判功能 | 第96-99页 |
(二)指导规范量刑功能 | 第99-103页 |
(三)活化与发展法律功能 | 第103-106页 |
(四)指引与预测功能 | 第106-108页 |
(五)回应社会公众关切功能 | 第108-111页 |
三、本章小结 | 第111-112页 |
第四章 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实践问题及成因 | 第112-130页 |
一、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认知现状 | 第112-116页 |
(一)司法人员对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熟悉度差 | 第112-113页 |
(二)司法人员对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认可度低 | 第113-114页 |
(三)司法人员的理念落后 | 第114-115页 |
(四)司法人员应用案例技术缺乏 | 第115-116页 |
二、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运行现状 | 第116-124页 |
(一)刑事指导性案例的援引率不高 | 第118-119页 |
(二)法官对其他主体援引指导性案例不予回应 | 第119-121页 |
(三)刑事指导性案例的援引有失规范 | 第121-124页 |
三、刑事案例指导制度实践效果不彰之成因 | 第124-128页 |
(一)刑事指导性案例供需不足 | 第124-125页 |
(二)刑事指导性案例质量不高 | 第125-127页 |
(三)刑事指导性案例的效力形同虚设 | 第127-128页 |
四、本章小结 | 第128-130页 |
第五章 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完善路径 | 第130-164页 |
一、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域外经验借鉴 | 第130-138页 |
(一)英美法系的判例法制度 | 第131-133页 |
(二)大陆法系的判例制度 | 第133-137页 |
(三)域外司法判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| 第137-138页 |
二、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内部完善 | 第138-152页 |
(一)增设高级人民法院为指导性案例的发布主体 | 第138-141页 |
(二)严格遵循刑事案例指导制度遴选案例标准 | 第141-143页 |
(三)注重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影响力 | 第143-146页 |
(四)增强刑事指导性案例的说服力 | 第146-148页 |
(五)健全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各项机制 | 第148-152页 |
三、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外部解困 | 第152-159页 |
(一)保障司法独立地位 | 第152-153页 |
(二)控制司法解释的发布数量 | 第153-155页 |
(三)加强对法官应用案例能力的培训 | 第155-158页 |
(四)加强学者与刑事案例指导的良性互动 | 第158-159页 |
四、刑事案例指导制度完善需注意的问题 | 第159-163页 |
(一)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发展方向 | 第159-161页 |
(二)刑事案例指导制度形成的长期性 | 第161-163页 |
五、本章小结 | 第163-164页 |
结论 | 第164-1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7-181页 |
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| 第181-182页 |
后记 | 第182-1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