符号说明 | 第4-8页 |
中文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1 引言 | 第12-23页 |
1.1 金针菇与杏鲍菇简介 | 第12页 |
1.2 食用菌菌糠及其利用 | 第12-15页 |
1.2.1 食用菌菌糠 | 第12-13页 |
1.2.2 食用菌菌糠的利用 | 第13-15页 |
1.2.2.1 用作二次培养基 | 第13页 |
1.2.2.2 用作肥料 | 第13-14页 |
1.2.2.3 用作饲料 | 第14页 |
1.2.2.4 用作燃料 | 第14页 |
1.2.2.5 用作土壤改良剂和土壤修复剂 | 第14-15页 |
1.3 食用菌多糖的研究进展 | 第15-19页 |
1.3.1 多糖概述 | 第15页 |
1.3.2 多糖的生物学功能 | 第15-16页 |
1.3.2.1 免疫调节 | 第15页 |
1.3.2.2 抗病毒 | 第15页 |
1.3.2.3 抗肿瘤 | 第15-16页 |
1.3.2.4 抗氧化 | 第16页 |
1.3.2.5 保护肝脏 | 第16页 |
1.3.2.6 降血糖、降血脂 | 第16页 |
1.3.3 食用菌多糖的提取方法 | 第16-18页 |
1.3.3.1 水提醇沉法 | 第16-17页 |
1.3.3.2 酸碱浸提法 | 第17页 |
1.3.3.3 酶液浸提法 | 第17页 |
1.3.3.4 超声波法 | 第17页 |
1.3.3.5 微波法 | 第17-18页 |
1.3.3.6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 | 第18页 |
1.3.4 食用菌多糖的纯化与鉴定 | 第18-19页 |
1.4 糖尿病 | 第19-21页 |
1.4.1 糖尿病简介 | 第19-20页 |
1.4.2 糖尿病的类型 | 第20页 |
1.4.3 糖尿病肾病 | 第20-21页 |
1.5 食用菌多糖与糖尿病 | 第21页 |
1.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21-23页 |
2 材料和方法 | 第23-33页 |
2.1 试验材料 | 第23页 |
2.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| 第23-25页 |
2.2.1 主要试剂 | 第23-25页 |
2.2.2 仪器设备 | 第25页 |
2.3 试验方法 | 第25-33页 |
2.3.1 六种菌糠多糖的提取 | 第25-26页 |
2.3.1.1 酸法、碱法提取金针菇、杏鲍菇菌糠多糖 | 第25页 |
2.3.1.2 酶法提取金针菇、杏鲍菇菌糠多糖 | 第25-26页 |
2.3.2 多糖含量的测定 | 第26-27页 |
2.3.3 六种菌糠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 | 第27-29页 |
2.3.3.1 还原力—普鲁士蓝法 | 第27页 |
2.3.3.2 清除羟基自由基(·OH)的能力—Fenton法 | 第27-28页 |
2.3.3.3 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(O_2·-)的能力—邻苯三酚自氧化法 | 第28页 |
2.3.3.4 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—DPPH分析法 | 第28-29页 |
2.3.4 六种菌糠多糖抗糖尿病功效的研究 | 第29-30页 |
2.3.5 单糖组成分析 | 第30-31页 |
2.3.6 六种菌糠多糖的分离纯化 | 第31-33页 |
2.3.6.1 去蛋白—Sevage法 | 第31页 |
2.3.6.2 去色素—H2O_2法 | 第31页 |
2.3.6.3 多糖组分分离 | 第31-33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33-56页 |
3.1 六种菌糠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| 第33-37页 |
3.1.1 还原力 | 第33-34页 |
3.1.2 对羟基自由基(·OH)的清除能力 | 第34-35页 |
3.1.3 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(O_2·-)的清除能力 | 第35-36页 |
3.1.4 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| 第36-37页 |
3.2 六种菌糠多糖抗糖尿病功效的研究 | 第37-51页 |
3.2.1 动物试验 | 第37-51页 |
3.2.1.1 毒性试验 | 第37-38页 |
3.2.1.2 小鼠形态学观察 | 第38页 |
3.2.1.3 六种菌糠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及体重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3.2.1.4 六种菌糠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肾指数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3.2.1.5 六种菌糠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3.2.1.6 六种菌糠多糖对糖尿病小鼠体内抗氧化酶体系的影响 | 第43-48页 |
3.2.1.7 六种菌糠多糖对糖尿病小鼠体内非酶体系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3.2.1.8 六种菌糠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肾脏组织及病理学切片观察 | 第49-51页 |
3.3 六种菌糠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| 第51-52页 |
3.3.1 混合标准样品气相色谱图分析 | 第51页 |
3.3.2 六种菌糠多糖的单糖组成 | 第51-52页 |
3.4 六种菌糠多糖的分离纯化 | 第52-56页 |
4 讨论 | 第56-58页 |
4.1 多糖的抗氧化能力 | 第56页 |
4.2 多糖与糖尿病 | 第56-57页 |
4.3 多糖的分离纯化和单糖组成分析 | 第57-58页 |
5 结论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