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6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6-17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7-21页 |
1.3.1 列车开行方案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| 第17-19页 |
1.3.2 列车开行方案编制的影响因素 | 第19-20页 |
1.3.3 列车开行方案的优化数学模型及算法 | 第20-21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21-24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22-23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23-24页 |
第2章 城轨列车开行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 | 第24-32页 |
2.1 城轨列车编组方案 | 第24-26页 |
2.1.1 城轨列车编组形式 | 第24-25页 |
2.1.2 城轨列车编组方式确定方法 | 第25-26页 |
2.2 城轨列车交路方案 | 第26-28页 |
2.2.1 城轨列车交路形式 | 第26-27页 |
2.2.2 城轨列车交路方式确定方法 | 第27-28页 |
2.3 城轨列车停站方案 | 第28-31页 |
2.3.1 城轨列车停站形式 | 第29-30页 |
2.3.2 城轨列车停站方式确定方法 | 第30-3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3章 城轨列车开行方案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2-47页 |
3.1 客流因素 | 第32-40页 |
3.1.1 客流类型及客流量 | 第33-35页 |
3.1.2 客流波动性在时间上的体现 | 第35-37页 |
3.1.3 客流波动性在空间上的体现 | 第37-40页 |
3.2 成本因素 | 第40-42页 |
3.2.1 乘客的时间成本 | 第40页 |
3.2.2 企业的运营成本 | 第40-42页 |
3.3 技术因素 | 第42-44页 |
3.3.1 列车的载客能力 | 第42页 |
3.3.2 车站能力 | 第42-43页 |
3.3.3 区间通过能力 | 第43-44页 |
3.4 城轨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方式及原则 | 第44-46页 |
3.4.1 优化方式 | 第44-45页 |
3.4.2 优化原则 | 第45-4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4章 城轨列车停站优化模型和算法 | 第47-56页 |
4.1 问题描述 | 第47-48页 |
4.1.1 模型假设 | 第47页 |
4.1.2 模型参数及变量定义 | 第47-48页 |
4.2 优化目标设定 | 第48-52页 |
4.2.1 停站方案的成本分析 | 第48-51页 |
4.2.2 考虑乘客满意程度的出行时间消耗分析 | 第51-52页 |
4.2.3 考虑乘客和企业的等效出行成本优化目标构建 | 第52页 |
4.3 优化模型建立 | 第52-53页 |
4.4 粒子群算法设计 | 第53-55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5章 潍坊市城轨线路R1线案例分析 | 第56-64页 |
5.1 潍坊市城轨线路R1线基本情况 | 第56-60页 |
5.1.1 R1线的线路情况 | 第56-57页 |
5.1.2 R1线的客流情况 | 第57-60页 |
5.2 计算参数确定 | 第60-61页 |
5.3 模型结果分析 | 第61-63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71-72页 |
附录 | 第72-78页 |
附录A 粒子群算法Matlab程序代码 | 第72-76页 |
附录B 潍坊市R1线初期、近期客流 | 第76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