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水路运输论文--水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--安全技术论文

基于模糊网络分析法的港口水域通航安全评价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港口水域通航安全评价研究现状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网络分析法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1.3 本文研究内容第15-17页
第2章 模糊网络分析法的理论知识第17-30页
    2.1 层次分析法概述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层次分析法原理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第18-20页
    2.2 网络分析法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网络分析法的结构形式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优势度原理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超矩阵介绍第23-25页
    2.3 三角模糊数理论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三角模糊数介绍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三角模糊数转化标度第26页
    2.4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概述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步骤第27-29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9-30页
第3章 港口水域通航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第30-44页
    3.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30-31页
    3.2 港口水域通航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环境因素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人为因素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船舶因素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管理因素第35-36页
    3.3 港口水域通航安全评价指标的量化准则第36-43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3-44页
第4章 港口水域通航安全评价模型的建立第44-50页
    4.1 港口水域通航安全评价F-ANP模型第44页
    4.2 港口水域通航安全评价F-ANP模型运算步骤第44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确定因素集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权重的确定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评价集的确定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隶属度确定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模糊综合评价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确定评价结果第49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49-50页
第5章 大连港水域通航安全评价第50-65页
    5.1 大连港水域通航环境简介第50-51页
    5.2 确定指标权重第51-55页
    5.3 确定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第55-56页
    5.4 大连港水域通航安全综合评判第56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基于F-ANP模型的大连港水域通航安全评价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基于传统F-AHP模型的大连港水域通航安全评价第59-61页
    5.5 评价结果验证与对比分析第61-65页
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5-67页
    6.1 主要结论第65页
    6.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65-67页
参考文献第67-72页
附录1 港口水域通航安全评价指标相互影响调查表第72-77页
附录2 计算影响因素相互影响权重第77-82页
附录3 隶属度函数第82-85页
致谢第85-87页
作者简介第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安全水平法在救生设备规则安全水平评价中的应用研究
下一篇:基于船舶操纵性的船舶海上航行安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