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2-15页 |
ABSTRACT | 第15-18页 |
缩略语 | 第19-22页 |
前言 | 第22-24页 |
上篇 文献综述 | 第24-58页 |
第一章 T-2和HT-2毒素对家禽的毒害作用及检测方法的研究 | 第24-42页 |
1 T-2/HT-2毒素的特性 | 第24-25页 |
1.1 T-2/HT-2毒素的理化特征 | 第24-25页 |
1.2 T-2/HT-2毒素的产毒菌株 | 第25页 |
1.3 T-2/HT-2毒素的发生率 | 第25页 |
2 T-2/HT-2毒素对禽类的毒性作用 | 第25-29页 |
2.1 毒素对酶和一些生化参数的影响 | 第26页 |
2.2 不同侵染时间对禽类的毒性作用 | 第26-27页 |
2.3 T-2毒素对不同系统的毒性作用 | 第27-29页 |
3 T-2/HT-2毒素的检测与分析 | 第29-32页 |
3.1 毒素的萃取与净化 | 第29页 |
3.2 高效液相色谱法(HPLC) | 第29-30页 |
3.3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(HPLC-MS/MS) | 第30-31页 |
3.4 气相色谱法(GC)及气象色谱串联质谱法(GC-MS/MS) | 第31页 |
3.5 免疫学测定 | 第31-32页 |
4 展望 | 第32-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4-42页 |
第二章 T-2毒素对细胞毒性、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的研究 | 第42-58页 |
1 细胞毒性 | 第42-43页 |
1.1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| 第42-43页 |
1.2 抑制核酸合成 | 第43页 |
1.3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| 第43页 |
2 氧化应激 | 第43-46页 |
2.1 氧化应激的概述 | 第43-44页 |
2.2 氧化酶 | 第44-45页 |
2.3 信号通路 | 第45-46页 |
2.4 细胞对氧化应激的防护机制 | 第46页 |
3 细胞凋亡 | 第46-49页 |
3.1 细胞凋亡概述 | 第46页 |
3.2 Caspases家族 | 第46-47页 |
3.3 Bcl-2家族 | 第47-48页 |
3.4 P53蛋白 | 第48-49页 |
4 展望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8页 |
下篇 试验研究 | 第58-190页 |
第三章 肉鸡体内T-2与HT-2毒素HPLC-MS/MS检测方法的建立 | 第58-82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59-63页 |
1.1 实验动物 | 第59页 |
1.2 主要试剂 | 第59页 |
1.3 主要仪器 | 第59页 |
1.4 标准溶液的准备 | 第59页 |
1.5 样品前处理 | 第59-60页 |
1.6 LC-MS/MS分析 | 第60-61页 |
1.7 方法参数 | 第61-62页 |
1.8 动物样品测定 | 第62页 |
1.9 数据统计 | 第62-63页 |
2 结果 | 第63-74页 |
2.1 条件优化 | 第63-65页 |
2.2 相对回收率 | 第65-67页 |
2.3 基质效应 | 第67-68页 |
2.4 萃取效率 | 第68-69页 |
2.5 选择性与特异性 | 第69-70页 |
2.6 检测限与定量限 | 第70-71页 |
2.7 日内精密度与日间精密度 | 第71-72页 |
2.8 稳定性 | 第72-73页 |
2.9 生物样本分析 | 第73-74页 |
3 讨论 | 第74-76页 |
4 小结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2页 |
第四章 饲料中T-2/HT-2毒素在肉鸡体内残留及其对肉鸡毒害作用的研究 | 第82-118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83-91页 |
1.1 实验动物 | 第83页 |
1.2 标准品及试剂 | 第83页 |
1.3 主要仪器 | 第83-84页 |
1.4 发霉玉米制备 | 第84-85页 |
1.5 霉玉米中毒素含量检测 | 第85-86页 |
1.6 动物试验 | 第86-87页 |
1.7 血液生物化学检测 | 第87页 |
1.8 股骨、胫骨骨骼生物学测定 | 第87页 |
1.9 肝病理组织学观察 | 第87-88页 |
1.10 T-2毒素及HT-2毒素在体内的残留试验 | 第88页 |
1.11 发霉饲料对肉鸡肝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 | 第88-91页 |
1.12 数据统计 | 第91页 |
2 结果 | 第91-111页 |
2.1 发霉玉米的制备 | 第91-92页 |
2.2 霉玉米中T-2毒素及HT-2毒素的检测 | 第92-94页 |
2.3 采食量、体重变化及料肉比 | 第94-96页 |
2.4 血液生物化学检测 | 第96页 |
2.5 股骨与胫骨生物学测定 | 第96-99页 |
2.6 肝病理组织学观察 | 第99-100页 |
2.7 T-2/HT-2毒素在肉鸡体内残留 | 第100-108页 |
2.8 荧光定量PCR测定mRNA表达 | 第108-111页 |
3 讨论 | 第111-113页 |
4 小结 | 第113-11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4-118页 |
第五章 T-2/HT-2毒素引起肉鸡肝细胞损伤与细胞凋亡相关机理的研究 | 第118-146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119-126页 |
1.1 实验动物 | 第119页 |
1.2 标准品及试剂盒 | 第119页 |
1.3 主要仪器 | 第119-120页 |
1.4 体外灌流法分离鸡肝细胞及细胞培养条件的建立 | 第120-122页 |
1.5 毒素的配制 | 第122页 |
1.6 MTT测定细胞活性 | 第122-123页 |
1.7 苏木素-伊红(HE)观察细胞形态 | 第123页 |
1.8 ALT与AST测定 | 第123页 |
1.9 Heochst 33342荧光染色观察凋亡细胞 | 第123页 |
1.10 TUNEL法观察凋亡细胞 | 第123-124页 |
1.11 Annexin V-FITC与PI双染色鉴定细胞凋亡 | 第124页 |
1.12 Real-time PCR检测细胞凋亡相关mRNA表达 | 第124页 |
1.13 Wesrern-blot测定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 | 第124-126页 |
1.14 数据统计 | 第126页 |
2 结果 | 第126-139页 |
2.1 细胞形态学观察 | 第126-129页 |
2.2 细胞毒性试验 | 第129-131页 |
2.3 凋亡细胞观察 | 第131-134页 |
2.4 Annexin V-FITC与PI双染色鉴定细胞凋亡 | 第134-135页 |
2.5 荧光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相关mRNA | 第135-136页 |
2.6 Western-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 | 第136-139页 |
3 讨论 | 第139-141页 |
4 小结 | 第141-1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2-146页 |
第六章 有机硒对T-2/HT-2毒素引起肉鸡肝细胞损伤与氧化应激的减控作用研究 | 第146-166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147-150页 |
1.1 实验动物 | 第147页 |
1.2 标准品及试剂盒 | 第147页 |
1.3 主要仪器 | 第147页 |
1.4 原代鸡肝细胞分离与培养 | 第147页 |
1.5 毒素与保护剂的配制 | 第147-148页 |
1.6 细胞毒性试验 | 第148-149页 |
1.7 氧化应激相关酶测定 | 第149-150页 |
1.8 氧化应激相关mRNA的表达 | 第150页 |
1.9 数据统计 | 第150页 |
2 结果 | 第150-160页 |
2.1 保护剂的确定及细胞毒性试验 | 第150-153页 |
2.2 肝细胞LDH漏出率 | 第153-154页 |
2.3 细胞内ROS测定 | 第154-155页 |
2.4 细胞内MDA测定 | 第155-156页 |
2.5 细胞内GSH含量及GSH-PX、SOD与CAT的活性 | 第156-158页 |
2.6 氧化应激相关mRMA的表达 | 第158-160页 |
3 讨论 | 第160-161页 |
4 小结 | 第161-1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2-166页 |
第七章 蒙脱土对发霉饲料T-2/HT-2毒素的减控作用研究 | 第166-190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167-169页 |
1.1 实验动物 | 第167页 |
1.2 标准品及试剂 | 第167页 |
1.3 主要仪器 | 第167页 |
1.4 发霉玉米制备 | 第167页 |
1.5 霉玉米中毒素含量检测 | 第167-168页 |
1.6 脱毒剂的体外选择 | 第168页 |
1.7 动物试验 | 第168页 |
1.8 血液生物化学检测 | 第168页 |
1.9 股骨、胫骨骨骼生物学测定 | 第168页 |
1.10 肝病理组织学观察 | 第168页 |
1.11 T-2毒素及HT-2毒素在体内的残留试验 | 第168-169页 |
1.12 发霉饲料对肉鸡肝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 | 第169页 |
1.13 数据统计 | 第169页 |
2 结果 | 第169-183页 |
2.1 发霉玉米中毒素含量检测 | 第169页 |
2.2 体外脱毒剂的选择 | 第169-170页 |
2.3 采食量、体重变化及料肉比 | 第170-172页 |
2.4 血液生物化学检测 | 第172-173页 |
2.5 股骨与胫骨生物学测定 | 第173-175页 |
2.6 肝病理组织学观察 | 第175-176页 |
2.7 T-2/HT-2毒素在肉鸡体内残留 | 第176-180页 |
2.8 荧光定量PCR测定mRNA表达 | 第180-183页 |
3 讨论 | 第183-185页 |
4 小结 | 第185-1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86-190页 |
全文总结 | 第190-192页 |
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92-194页 |
致谢 | 第194-196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奖情况 | 第196-1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