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管理中人性化管理研究--以温州市龙湾区为例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0页 |
1.2 相关研究概述 | 第10-13页 |
1.2.1 国内相关研究 | 第10-13页 |
1.2.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3页 |
1.3 研究目的和方法 | 第13-15页 |
第2章 城市人性化管理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概述 | 第15-20页 |
2.1 城市人性化管理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5-17页 |
2.1.1 城市管理 | 第15-16页 |
2.1.2 城管执法 | 第16页 |
2.1.3 人性化管理 | 第16-17页 |
2.2 城市人性化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| 第17-20页 |
2.2.1 依法行政理论 | 第17-18页 |
2.2.2 公共管理学理论 | 第18页 |
2.2.3 治理与善治理论 | 第18-20页 |
第3章 龙湾区城市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20-27页 |
3.1 龙湾区城市管理现状 | 第20-22页 |
3.2 目前城市人性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| 第22-27页 |
3.2.1 城市管理的“游击战”困境 | 第22-23页 |
3.2.2 执法过程中仍存暴力行为 | 第23-24页 |
3.2.3 运动式执法治标不治本 | 第24-25页 |
3.2.4 城管负面形象根深蒂固 | 第25-27页 |
第4章 城市人性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27-35页 |
4.1 法律不完善 | 第27-29页 |
4.1.1 城市管理相关立法缺位 | 第27页 |
4.1.2 执法程序不规范 | 第27-29页 |
4.2 执法理念和方式落后 | 第29-30页 |
4.2.1 执法理念滞后 | 第29页 |
4.2.2 执法方式单一 | 第29-30页 |
4.3 城市管理的舆论环境不佳 | 第30-31页 |
4.3.1 舆论的片面导向 | 第30页 |
4.3.2 缺乏民众参与机制 | 第30-31页 |
4.4 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| 第31-33页 |
4.4.1 执法队伍构成良莠不齐 | 第31页 |
4.4.2 执法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| 第31-33页 |
4.4.3 缺乏系统地培训 | 第33页 |
4.5 管理相对人素质普遍较低 | 第33-35页 |
4.5.1 管理相对人受教育水平低 | 第33-34页 |
4.5.2 管理相对人法制观念淡薄 | 第34-35页 |
第5章 完善城市管理人性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| 第35-45页 |
5.1 完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执法程序 | 第35-36页 |
5.1.1 完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 | 第35-36页 |
5.1.2 规范城市管理执法程序 | 第36页 |
5.2 转变执法理念,树立服务意识 | 第36-38页 |
5.2.1 “以人为本”,转变执法理念 | 第36-37页 |
5.2.2 树立服务型的管理意识 | 第37-38页 |
5.3 改善舆论环境,提倡公众参与 | 第38-39页 |
5.3.1 加大舆论宣传 | 第38页 |
5.3.2 提倡公众监督 | 第38-39页 |
5.3.3 鼓励公众参与 | 第39页 |
5.4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,提高人员素质 | 第39-42页 |
5.4.1 强化人事管理 | 第39-40页 |
5.4.2 加强执法人员业务素质 | 第40-41页 |
5.4.3 提高执法水平及技巧 | 第41-42页 |
5.5 妥善处理管理相对人关系 | 第42-43页 |
5.5.1 对自产自销的农民 | 第42页 |
5.5.2 对困难下岗失业及外来经营谋生人员 | 第42-43页 |
5.5.3 对少数民族经营者 | 第43页 |
5.6 国内外可借鉴的经验 | 第43-45页 |
5.6.1 北京市城市管理的成功经验 | 第43页 |
5.6.2 新加坡城市管理的成功经验 | 第43-44页 |
5.6.3 法国城市管理的成功经验 | 第44-45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致谢 | 第48-49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