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选题背景分析 | 第9-11页 |
1.1.1 生产企业精益管理的重要性 | 第9-10页 |
1.1.2 选题依据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.1 精益生产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.2 精益生产国内研究和应用现状 | 第13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4.1 统计分析法 | 第13页 |
1.4.2 文献研究法 | 第13-14页 |
1.4.3 案例研究法 | 第14页 |
1.5 研究的内容及思路 | 第14-15页 |
1.5.1 研究的基本思路 | 第14页 |
1.5.2 主要内容 | 第14-15页 |
2 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 | 第15-23页 |
2.1 车间管理 | 第15-16页 |
2.2 精益生产管理 | 第16-23页 |
2.2.1 精益生产管理理论概述 | 第16-17页 |
2.2.2 精益生产管理的原则 | 第17-18页 |
2.2.3 精益生产方式 | 第18-20页 |
2.2.4 精益生产工具 | 第20-23页 |
3 XX公司生产车间管理的现状分析 | 第23-34页 |
3.1 公司简介 | 第23页 |
3.2 公司生产车间管理现状 | 第23-26页 |
3.3 车间生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26-30页 |
3.3.1 小时生产效率低,生产停线等待 | 第27-28页 |
3.3.2 生产过程物料配送不及时,装机差缺件 | 第28页 |
3.3.3 现场管理随意,班组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| 第28页 |
3.3.4 生产不均衡,能耗较高 | 第28-30页 |
3.3.5 设备维护管理无预见性 | 第30页 |
3.4 XX公司生产车间实施精益管理的必要性 | 第30-34页 |
3.4.1 市场需求的前景 | 第30-32页 |
3.4.2 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| 第32页 |
3.4.3 改进管理方式,实施精益生产 | 第32-33页 |
3.4.4 持续实施公司成本攻坚战役,提效率,降成本降能耗 | 第33-34页 |
4 XX公司生产车间精益管理实施方案 | 第34-48页 |
4.1 基本原则 | 第34-35页 |
4.1.1 以顾客为导向原则 | 第34页 |
4.1.2 精益生产“两大支柱”,准时化(JIT)和自动化原则 | 第34-35页 |
4.1.3 一切生产活动围绕“一个流”开展的原则 | 第35页 |
4.2 生产组织“一个流”,提升小时生产效率 | 第35-38页 |
4.3 生产均衡化,减少浪费 | 第38页 |
4.4 优化物流配送模式,物料配送精准化 | 第38-40页 |
4.5 车间现场实施5S管理 | 第40-43页 |
4.6 目视化管理 | 第43页 |
4.7 标准化作业及班组建设 | 第43-46页 |
4.8 推行全员生产维护TPM | 第46-48页 |
5 XX公司生产车间精益管理保障措施 | 第48-51页 |
5.1 组织保障 | 第48页 |
5.1.1 组建公司精益生产实施项目小组 | 第48页 |
5.1.2 加强班组培训,制订培训计划和激励机制,提升全员素质 | 第48页 |
5.2 精益生产管理系统MES | 第48-49页 |
5.3 配套激励政策 | 第49页 |
5.4 建立持续精益改善机制 | 第49-51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51-58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51-55页 |
6.1.1 XX公司精益生产的成果与创新点 | 第51-53页 |
6.1.2 XX公司推行精益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| 第53-54页 |
6.1.3 XX公司深入实施精益生产管理的持续改进措施 | 第54-55页 |
6.2 总结精益生产实施经验、理论创新应用和未来展望 | 第55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