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其他化学工业论文--发酵工业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发酵工艺论文

芽孢杆菌产丁二酮的代谢调控及发酵优化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主要符号表第24-25页
1 绪论第25-44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25页
    1.2 芽孢杆菌的概况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芽孢杆菌的特性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芽孢杆菌的用途第25-26页
    1.3 丁二酮概述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丁二酮的理化性质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丁二酮的用途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丁二酮的制备方法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丁二酮的检测方法第28-29页
    1.4 微生物法合成丁二酮的代谢途径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丁二酮的生产菌株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丁二酮的代谢途径第30-31页
    1.5 丁二酮代谢途径关键酶BDH的概述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BDH的理化性质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BDH的结构研究第32-33页
    1.6 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技术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圆二色谱在蛋白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同源建模在蛋白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第36页
    1.7 提高微生物合成丁二酮的主要策略第36-43页
        1.7.1 菌种改良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7.2 培养基组分优化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1.7.3 发酵环境条件优化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1.7.4 金属离子促进α-乙酰乳酸非酶氧化为丁二酮第42-43页
    1.8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1.8.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1.8.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第43-44页
2 丁二酮代谢关键酶BDH的表征第44-73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44页
    2.2 实验材料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酶和试剂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菌株和质粒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PCR引物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培养基和试剂的配置第47页
    2.3 实验方法第47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B.sp.DL01的鉴定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budC的克隆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BDH的表达和纯化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BDH分子量的测定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BDH的活性分析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BDH的酶学性质分析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BDH的动力学参数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8 BDH的热力学及结构分析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9 B.sp.DL01重组表达BDH第50-53页
    2.4 结果与讨论第53-7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B.sp.DL01的表征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D194G-BDH的序列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BDH的表达和纯化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BDH的分子量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BDH的底物和辅酶特异性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6 pH和温度对BDH酶活力的影响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7 BDH的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8 CD光谱分析BDH的二级结构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9 D194G-BDH的native-PAGE和胰酶消化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0 D194G-BDH的结构分析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1 重组表达BDH对B.sp.DL01发酵的影响第66-71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71-73页
3 阻断B.sp.DL01丁二酮代谢副产物乙偶姻的形成第73-94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73页
    3.2 实验材料第73-7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酶和试剂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溶液的配制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菌株和质粒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PCR引物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培养基第75-76页
    3.3 实验方法第76-8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B.sp.DL01的耐药性分析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alsD基因上下游片段的扩增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alsD敲除片段的构建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B.sp.DL0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alsD敲除片段电转化B.sp.DL01感受态细胞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敲除ALDC菌株的PCR验证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ALDC的酶活测定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8 菌体生长曲线的绘制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9 底物葡萄糖浓度的测定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0 GC-MS定性分析发酵产物丁二酮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1 发酵产物浓度的测定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2 发酵液中α-乙酰乳酸的检测第8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3 统计学分析第80-81页
    3.4 结果和讨论第81-9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B.sp.DL01的耐药性分析第8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alsD基因上下游片段的扩增及鉴定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重组alsD敲除片段的获得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敲除菌株B.sp.DL01-⊿alsD的筛选及验证第83-8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ALDC酶活分析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6 B.sp.DL01-⊿alsD的生长曲线特征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7 B.sp.DL01-⊿alsD的葡萄糖消耗曲线特征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8 ALDC敲除对B.sp.DL01发酵的影响第89-93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93-94页
4 B.sp.DL01丁二酮合成途径代谢流的调控第94-108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94页
    4.2 实验材料第94-9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酶和试剂第9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溶液的配制第9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菌株和质粒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PCR引物第9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培养基第96页
    4.3 实验方法第96-9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alsS启动子的选择第9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PCR扩增alsS及其启动子序列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构建重组质粒pHY300PLK-alsS第9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构建重组菌株B.sp.DL01-⊿alsD-alsS第9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ALS的酶活测定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菌体生长曲线的绘制第9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7 底物葡萄糖浓度的测定第9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8 发酵产物浓度的测定第9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9 Fe~(3+)对α-乙酰乳酸非酶氧化生成丁二酮的促进作用第9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0 统计学分析第98页
    4.4 结果和讨论第98-10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alsS启动子P_(als)的验证第98-9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重组质粒pHY300PLK-alsS的构建及酶切验证第9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B.sp.DL01-⊿alsD-alsS的构建及验证第10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ALS酶活分析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B.sp.DL01-⊿alsD-alsS的生长曲线特征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6 B.sp.DL01-⊿alsD-alsS的葡萄糖消耗曲线特征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7 增强ALS表达对B.sp.DL01发酵生产丁二酮的影响第103-10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8 Fe~(3+)对α-乙酰乳酸非酶氧化生成丁二酮的促进作用第105-106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106-108页
5 B.sp.DL01丁二酮发酵工艺的优化第108-131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108页
    5.2 实验材料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10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菌株第10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实验试剂第10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培养基第108-109页
    5.3 实验方法第109-11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培养方法第10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菌株生长曲线的绘制第10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葡萄糖浓度的测定第109-11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发酵产物浓度的测定第11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发酵液中α-乙酰乳酸的检测第11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6 统计学分析第110页
    5.4 结果与讨论第110-12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培养温度对丁二酮发酵的影响第110-11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接种量对丁二酮发酵的影响第11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摇床转速对丁二酮发酵的影响第111-11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初始pH对丁二酮发酵的影响第112-11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无机氮源对丁二酮发酵的影响第113-11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6 二价金属离子对丁二酮发酵的影响第114-11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7 发酵罐水平pH对丁二酮发酵的影响第116-11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8 发酵罐水平通气量对丁二酮发酵的影响第117-12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9 发酵罐水平搅拌转速对丁二酮发酵的影响第122-12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0 发酵罐水平恒底物补料对丁二酮发酵的影响第126-129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129-131页
6 结论与展望第131-133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131-132页
    6.2 创新点第132页
    6.3 展望第132-133页
参考文献第133-144页
附录A alsD敲除基因片段测序结果(4494 bp)第144-146页
附录B alsD敲除基因片段部分测序图第146-147页
作者简介第147-148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48-149页
致谢第149页

论文共14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卟啉/苯二甲酸类配位聚合物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气相甲苯的性能研究
下一篇:高强高导Cu-Cr(-TiB2)合金/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