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4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3-15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| 第15-22页 |
1.2.1 理论基础 | 第15-18页 |
1.2.2 文献综述 | 第18-22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22-24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22-23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23-24页 |
第2章 中石化湖南分公司加油站员工激励制度现状与问题 | 第24-39页 |
2.1 公司发展概况 | 第24-26页 |
2.1.1 经营情况 | 第24-25页 |
2.1.2 网络情况 | 第25页 |
2.1.3 业务发展情况 | 第25页 |
2.1.4 员工队伍情况 | 第25-26页 |
2.2 加油站员工现有激励制度基本情况 | 第26-31页 |
2.2.1 劳务工激励现状调查研究 | 第26-28页 |
2.2.2 正式工激励现状调查研究 | 第28-31页 |
2.3 加油站员工现有激励制度的问题 | 第31-34页 |
2.3.1 薪酬激励缺乏科学性 | 第31-32页 |
2.3.2 缺失绩效沟通 | 第32-33页 |
2.3.3 员工晋升制度不健全 | 第33页 |
2.3.4 培训激励效果不明显 | 第33页 |
2.3.5 激励理念较为落后 | 第33-34页 |
2.4 加油站员工现有激励制度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| 第34-39页 |
2.4.1 企业管理者自身存在问题 | 第34-35页 |
2.4.2 消极文化带来的影响 | 第35页 |
2.4.3 管理沟通不畅通 | 第35-36页 |
2.4.4 体制机制原因 | 第36-37页 |
2.4.5 绩效管理较为粗放 | 第37-39页 |
第3章 中石化湖南公司加油站员工激励制度改进方案 | 第39-51页 |
3.1 成品油销售企业加油站员工激励的特点 | 第39-40页 |
3.1.1 偏向于物质激励 | 第39页 |
3.1.2 正式激励与非正式激励 | 第39页 |
3.1.3 目标激励常以传递压力的形式出现 | 第39-40页 |
3.2 湖南分公司加油站员工激励制度改进原则 | 第40-42页 |
3.2.1 尊重国有企业历史体制的原则 | 第40页 |
3.2.2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原则 | 第40-41页 |
3.2.3 公平原则 | 第41页 |
3.2.4 适度差异化原则 | 第41-42页 |
3.2.5 健全体系的原则 | 第42页 |
3.3 湖南分公司加油站员工激励制度改进主要内容 | 第42-51页 |
3.3.1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| 第42-44页 |
3.3.2 推进加油站委托管理激励制度改进 | 第44-45页 |
3.3.3 培训激励制度改进 | 第45-46页 |
3.3.4 文化激励制度改进 | 第46-47页 |
3.3.5 晋升制度改进 | 第47-48页 |
3.3.6 用工制度改进 | 第48-51页 |
第4章 中石化湖南分公司加油站员工激励制度改进方案实施 | 第51-60页 |
4.1 实施途径与阶段 | 第51-52页 |
4.1.1 宣传发动 | 第51页 |
4.1.2 学习培训 | 第51页 |
4.1.3 试点推进 | 第51页 |
4.1.4 总结经验 | 第51页 |
4.1.5 全面推广 | 第51-52页 |
4.2 保障条件 | 第52-55页 |
4.2.1 组织保障 | 第52-53页 |
4.2.2 思想文化保障 | 第53-54页 |
4.2.3 执行保障 | 第54-55页 |
4.3 实施的可能障碍及应对措施 | 第55-60页 |
4.3.1 理念方面 | 第55-56页 |
4.3.2 体制方面 | 第56-57页 |
4.3.3 人员方面 | 第57-60页 |
结论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4页 |
附录 | 第64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