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主要英文缩写表 | 第9-10页 |
目录 | 第10-12页 |
1 前言 | 第12-30页 |
·综述一:喜树次生代谢研究现状 | 第12-22页 |
·喜树碱次生代谢途径的研究 | 第12-16页 |
·喜树碱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相关酶的研究 | 第16-20页 |
·展望 | 第20-22页 |
·综述二:植物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| 第22-28页 |
·植物细胞凋亡的一般形态学和生化特征 | 第22-23页 |
·植物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 | 第23-24页 |
·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 | 第24-26页 |
·植物细胞凋亡的调控机理及意义 | 第26-28页 |
·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8-30页 |
2 转Bax基因对喜树碱和10-羟基喜树碱合成的影响 | 第30-47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30-31页 |
·实验材料、菌种和载体 | 第30页 |
·仪器与试剂 | 第30页 |
·PCR引物 | 第30-31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1-38页 |
·细菌培养和保存 | 第31页 |
·PCR反应 | 第31-32页 |
·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喜树 | 第32-33页 |
·转基因细胞系分子鉴定 | 第33-34页 |
·RT-PCR检测Bax基因表达 | 第34-35页 |
·荧光定量PCR检测Bax基因的表达 | 第35-36页 |
·Western blotting检测Bax基因表达 | 第36-38页 |
·Bax基因诱导表达对喜树细胞生长和对喜树细胞喜树碱和10-羟基喜树碱合成积累的影响 | 第38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8-45页 |
·筛选压的确定 | 第38页 |
·抗性愈伤组织的获得 | 第38-39页 |
·转Bax基因的抗性愈伤组织PCR鉴定 | 第39-40页 |
·转基因细胞系的诱导表达及RT-PCR鉴定 | 第40-41页 |
·转基因细胞系的诱导表达及Q-PCR鉴定 | 第41-42页 |
·转基因细胞系的Western blotting鉴定 | 第42-43页 |
·Bax基因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对喜树细胞生长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·Bax基因诱导表达对喜树碱和10-羟基喜树碱合成积累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·讨论 | 第45-47页 |
3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tdc同源基因对喜树的遗传转化的研究 | 第47-63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47页 |
·实验材料、菌种和载体 | 第47页 |
·主要酶及试剂 | 第47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47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7-56页 |
·喜树tdc基因的获得及测序 | 第47-51页 |
·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51-52页 |
·pBIN-35S-tdc-GFP质粒的提取 | 第52-54页 |
·pBIN-35S-tdc-GFP质粒转化农杆菌GV3101 | 第54-55页 |
·喜树遗传转化tdc体系的建立 | 第55-56页 |
·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| 第56页 |
·转基因细胞系喜树碱和10-羟基喜树碱的检测 | 第56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56-61页 |
·PCR扩增和克隆鉴定并测序 | 第56-57页 |
·转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57-59页 |
·Km筛选压的确定 | 第59页 |
·tdc转基因细胞系的获得与鉴定 | 第59-61页 |
·转tdc对喜树碱和10-羟基喜树碱积累的影响 | 第61页 |
·讨论 | 第61-63页 |
4 喜树碱10-羟基喜树碱提取方法的优化及RP-HPLC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 | 第63-71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63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63页 |
·仪器与试剂 | 第63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63-65页 |
·喜树碱和10-羟基喜树碱提取方法 | 第63-64页 |
·含量的测定 | 第64-65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65-70页 |
·标准曲线的制备 | 第65-66页 |
·进样精密度检测 | 第66页 |
·喜树碱10-羟基喜树碱提取方法的优化 | 第66-70页 |
·讨论 | 第70-71页 |
5 结论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8页 |
附录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