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、德育论文

初级中学“礼仪教育”理论与实践研究--以宁波市“L中学”为例

Abstract of Thesis第1-8页
1 绪论第8-17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8-13页
     ·传统礼仪教育的特点第8页
     ·现代礼仪教育的特点第8-9页
     ·礼仪教育的重要性第9-10页
     ·本文案例——宁波市“L”中学礼仪文化现状第10-13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国外礼仪教育研究现状第14页
     ·国内礼仪教育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·核心概念和研究思路第15-16页
     ·核心概念第15页
     ·研究思路第15-16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·文献分析法第16页
     ·行动研究法第16页
     ·个案研究法第16页
     ·调查研究法第16-17页
2 礼仪教育的实施目标——学生去标签后的正常社会化第17-21页
   ·标签理论第17页
   ·越轨行为与标签的张贴——无礼的学生产生的原因第17-19页
     ·越轨——无礼行为的产生第17-18页
     ·标签的有选择性——礼仪规范的作用第18-19页
   ·去标签与正常社会化——礼仪教育的目标第19-20页
     ·去标签化是礼仪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第19页
     ·积极正标签有利于正常社会化的实现第19-20页
   ·“L”中学“礼仪教育”的目标第20-21页
3 礼仪教育的实施过程——学习、模仿与创新第21-40页
   ·学习:正常社会化的唯一途径第21-22页
     ·行为习得的两种方式第21页
     ·间接经验获得的四个阶段第21-22页
   ·从示范中学习认知第22-26页
     ·“动静媒体”共预热——营造礼仪教育氛围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内容示范——编写礼仪教育校本教材第23页
     ·示范解读——开设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第23-25页
     ·现实示范——推进教师礼仪培训第25-26页
   ·模仿、创新与展示第26-30页
     ·以礼仪课程引导模仿内化第26-27页
     ·以礼仪主题活动实现创新发展第27-29页
     ·以礼仪成果展示月推动外显展示第29-30页
   ·评价与调整第30-40页
     ·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第30页
     ·制订学生礼仪考核方案第30-38页
     ·认知-情感理论——正反向创新的适应与调整第38-39页
     ·成立礼仪文明岗和监督岗第39-40页
4 礼仪教育的实施方式——引领与合作第40-48页
   ·创建学习共同体第40-41页
   ·李兴贵中学的礼仪教育共同体第41-44页
     ·教师管理网络第41页
     ·教师在礼仪教育中的引领作用第41-44页
   ·学校与家庭、社区的合作推力第44-48页
     ·家校和谐,是礼仪教育的前提第45页
     ·人际和谐,是礼仪教育的基础第45页
     ·身心兼美,是礼仪教育的核心第45-46页
     ·品行皆善,是礼仪教育的目的第46-47页
     ·妥善管理,是礼仪教育的保证第47-48页
5 礼仪教育的实施效果——体现个性的正常社会化第48-51页
   ·礼仪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,学会做事第48页
   ·礼仪教育使家长放心、省心、开心第48-49页
   ·礼仪教育使教师素质更高、工作更幸福第49页
   ·礼仪教育推动着学校的持续发展第49-50页
   ·总结和反思第50-51页
参考文献第51-53页
附录A“L”中学学生文明礼仪状况调查问卷第53-54页
附录B《文明言行, 三礼在心》家长调查问卷第54-56页
致谢第56-57页
论文摘要第57页

论文共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初中社会实践活动研究--以江北S中学为例
下一篇:管办评分离背景下的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