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汉语号召语研究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一、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二、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1页 |
三、本文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四、号召语的界定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号召语语法分析 | 第13-24页 |
一、号召语的句法结构 | 第13-22页 |
(一) 单句式 | 第13-17页 |
(二) 复句式 | 第17-20页 |
(三) 句群式 | 第20-22页 |
二、号召语的句类 | 第22-24页 |
第三章 号召语语义分析 | 第24-35页 |
一、号召者和号召对象分析 | 第24-31页 |
(一) 号召者和号召对象 | 第25-27页 |
(二) 号召者和号召对象的关系 | 第27-31页 |
二、号召内容分析 | 第31-35页 |
(一) 号召语内容的自足性 | 第31-32页 |
(二) 号召语内容语义类 | 第32-35页 |
第四章 号召语语用分析 | 第35-41页 |
一、号召语对语境的依赖 | 第35-38页 |
(一) 从语言的繁简看号召语对语境的依赖 | 第35-36页 |
(二) 从语言的风格看号召语对语境的依赖 | 第36-38页 |
二、号召语遵循的原则 | 第38-41页 |
(一) 经济原则 | 第38-39页 |
(二) 情境原则 | 第39-40页 |
(三) 对象原则 | 第40页 |
(四) 可及性原则 | 第40-41页 |
(五) 礼貌原则 | 第41页 |
三、号召语的语用意图与语用效果 | 第41-45页 |
(一) 号召语的语用意图 | 第41-42页 |
(二) 号召语的语用效果 | 第42-45页 |
结语 | 第45-46页 |
注释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4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9-50页 |
致谢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