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9-1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·论文结构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25页 |
·暗示教学法概述 | 第12-19页 |
·暗示的内涵 | 第12页 |
·暗示教学法的含义 | 第12-13页 |
·暗示教学法的发展阶段 | 第13-15页 |
·暗示教学法的六种技术 | 第15-19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9-22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9-20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20-22页 |
·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暗示教学法的必要性 | 第22-25页 |
·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| 第22页 |
·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| 第22-24页 |
·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理论基础 | 第25-29页 |
·心理学理论 | 第25-27页 |
·人的可暗示性 | 第25-26页 |
·无意识或潜意识心理活动 | 第26-27页 |
·生理学理论 | 第27-28页 |
·人脑具有无限潜力 | 第27页 |
·大脑两半球相互协调发展 | 第27-28页 |
·人本主义理论 | 第28-29页 |
第四章 暗示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调查研究 | 第29-50页 |
·实验问题 | 第29页 |
·实验对象 | 第29-30页 |
·实验工具 | 第30页 |
·问卷调查 | 第30页 |
·试卷检测 | 第30页 |
·访谈 | 第30页 |
·实验过程 | 第30-31页 |
·实验前的问卷调查 | 第31-43页 |
·问卷基本信息简介 | 第31-32页 |
·信度分析 | 第32-34页 |
·因子分析 | 第34-37页 |
·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37-39页 |
·英语阅读成绩的性别独立样本T检验 | 第39页 |
·相关分析 | 第39-42页 |
·调查问卷的结论 | 第42-43页 |
·实验的实施 | 第43-46页 |
·实验后的访谈 | 第46页 |
·实验前后英语阅读成绩对比分析 | 第46-50页 |
·英语阅读前测成绩的对比分析 | 第46-48页 |
·英语阅读后测成绩对比分析 | 第48-50页 |
第五章 研究结论 | 第50-52页 |
·研究的成功之处 | 第50-51页 |
·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| 第51-52页 |
结语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附录 | 第56-5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8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