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动物学论文--动物遗传学论文

基于粪样DNA的两个中华斑羚种群保护遗传学初步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9页
1. 引言第9-18页
     ·珍稀物种保护遗传学研究进展第9-14页
       ·保护遗传学的产生与发展第9页
       ·保护遗传学的研究内容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·分子标记技术在保护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·非损伤性取样技术在保护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第14页
     ·中华斑羚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·中华斑羚的生境选择第15页
       ·中华斑羚的食性分析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·中华斑羚的家域大小第16页
       ·中华斑羚的分子分析第16页
     ·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16-17页
     ·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第17-18页
2. 基于线粒体DNA的中华斑羚物种识别和遗传分析第18-34页
     ·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8-25页
       ·研究区域概况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·实验材料收集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·主要实验试剂及配置第20页
       ·主要实验仪器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·中华斑羚基因组DNA提取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·中华斑羚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物种识别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·中华斑羚线粒体DNA控制区PCR扩增与测序第24页
       ·数据统计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  ·研究结果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·中华斑羚基因组DNA检测第25页
       ·中华斑羚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物种识别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·中华斑羚线粒体DNA控制区PCR检测与测序分析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·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变异分析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·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·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第29页
       ·系统发生关系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  ·讨论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·粪便DNA提取与物种识别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·线粒体DNA控制区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·线粒体DNA控制区的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第33-34页
3. 基于核DNA的中华斑羚性别鉴定和微卫星遗传分析第34-47页
     ·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·实验材料第34页
       ·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第34页
       ·中华斑羚性别鉴定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·微卫星RCR扩增和基因分型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·数据统计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·研究结果第37-44页
       ·中华斑羚性别鉴定检测第37页
       ·微卫星PCR检测和基因分型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·微卫星的个体识别能力和个体识别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·Hardy-Weinberg平衡与连锁不平衡检测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·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·微卫星遗传结构分析第42-44页
     ·讨论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·微卫星个体识别与性别鉴定第44页
       ·微卫星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·微卫星的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第46-47页
4. 中华斑羚保护与管理建议第47-48页
5. 结论第48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9页
个人简介第59-60页
导师简介第60-61页
致谢第61页

论文共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生物多样性相关公约协同增效机制研究
下一篇:褐马鸡东部种群栖息地适宜性及其保护对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