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普通生物学论文--保护生物学论文

中国生物多样性相关公约协同增效机制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1. 引言第10-18页
   ·生物多样性相关公约协同合作的相关背景第10-12页
     ·生物多样性相关公约诞生的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·生物多样性相关公约间协同合作的背景及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·中国建立协同履约机制的意义第12页
   ·理论基础第12-13页
   ·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·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第16-18页
2. 生物多样性相关公约概述第18-22页
   ·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第18页
   ·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第18-19页
   ·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》第19页
   ·《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湿地公约》第19-20页
   ·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》第20-22页
3. 公约间国际合作进程第22-30页
   ·生物多样性相关公约协同增效的谈判进程第22-24页
     ·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与相关公约协同增效的主要决定第22页
     ·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与生物多样性相关公约协同增效的主要决定第22-23页
     ·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》与其他公约关系的主要决定第23页
     ·《湿地公约》与生物多样性相关公约协同增效的主要决定第23-24页
   ·国际公约协同合作机制第24-25页
     ·里约三公约联合联络组第24页
     ·生物多样性相关公约联络组第24-25页
   ·已开展的促进公约协同和合作的活动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·CBD、UNFCCC及UNCCD的合作进展第25-28页
     ·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与《湿地公约》的合作第28页
   ·小结第28-30页
4. 我国生物多样性相关公约协同履约现状第30-44页
   ·履约组织机构的协同现状分析第30-33页
     ·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履约协调机构组成及运作方式第30页
     ·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协调机构组成及运作方式第30-31页
     ·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》协调机构组成及运作方式第31-32页
     ·《湿地公约》协调机构组成及运作方式第32页
     ·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》协调机构组成及运作方式第32-33页
   ·国家战略行动计划的协同现状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·查明与监测工作的协同现状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 ·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查明与监测工作的协同现状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 ·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查明与监测工作的协同现状分析第35页
     ·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》查明与监测工作的协同现状分析第35页
     ·《湿地公约》查明与监测工作的协同现状分析第35页
   ·信息管理与信息共享协同现状分析第35-37页
     ·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信息管理与信息共享协同现状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 ·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信息管理与信息共享协同现状分析第36页
     ·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》信息管理与信息共享协同现状分析第36页
     ·《湿地公约》信息管理与信息共享协同现状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·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》信息管理与信息共享协同现状分析第37页
   ·我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协同履约现状综合分析第37-39页
   ·我国生物多样性相关公约协同履约需求第39-42页
     ·组织机构的协调需求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国家战略行动计划的协同需求第40页
     ·监测工作的协同需求第40页
     ·信息管理及共享的协同需求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国家报告的协同需求第41页
     ·公众意识培养的协同需求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多方利益相关群体的合作需求第42页
   ·小结第42-44页
5. 建立我国协同履约机制的协同领域第44-50页
   ·确定协同增效领域的原则第44页
   ·可协同增效领域的确定第44-48页
   ·小结第48-50页
6. 结论第50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6页
个人简介第56-58页
导师简介第58-60页
获得成果目录第60-62页
致谢第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水分梯度下洞庭湖洲滩土壤种子库及植被多样性特征
下一篇:基于粪样DNA的两个中华斑羚种群保护遗传学初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