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动物学论文--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

褐马鸡东部种群栖息地适宜性及其保护对策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1 引言第10-18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-16页
     ·栖息地选择研究第11-12页
     ·栖息地破碎化第12-13页
     ·模型在物种分布和栖息地保护中的应用第13-14页
     ·褐马鸡及其相关研究进展第14-16页
   ·研究目的、内容和路线第16-18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16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16-17页
     ·研究路线第17-18页
2 研究地点概况第18-20页
   ·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18页
   ·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18-20页
3 百花山保护区褐马鸡栖息地适宜性分析第20-30页
   ·引言第20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20-22页
     ·数据收集第20-22页
     ·模型建立与评估第22页
   ·研究结果第22-27页
     ·模型重要因子排列第22-23页
     ·模型预测效果第23-25页
     ·褐马鸡重要栖息地因子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  ·百花山保护区褐马鸡适宜栖息地第26-27页
   ·讨论第27-28页
     ·模型评价第27页
     ·重要栖息地因子分析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在保护中的应用第2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8-30页
4 褐马鸡东部种群栖息地动态变化分析第30-40页
   ·引言第30-31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31-32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域概况第31页
     ·植被类型及相关数据处理第31-32页
     ·适宜栖息地分析第32页
     ·栖息地破碎化分析第32页
   ·研究结果第32-38页
     ·模型精度及影响褐马鸡栖息地的主要因子第32-34页
     ·适宜栖息地的空间分布第34-36页
     ·适宜栖息地破碎化程度的变化第36-38页
   ·讨论第38-3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9-40页
5 褐马鸡保护对策分析第40-50页
   ·引言第40-41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41页
     ·适宜栖息地分析第41页
     ·保护空缺分析第41页
   ·研究结果第41-47页
     ·与百花山功能区划的GAP分析第41-43页
     ·功能区划重新划分第43-44页
     ·适宜分布区在保护区及行政区内的分布第44-47页
   ·讨论第47-4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8-50页
6. 结论与展望第50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62页
个人简介第62-64页
导师简介1第64-65页
导师简介2第65-66页
获得成果第66-68页
致谢第68-6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粪样DNA的两个中华斑羚种群保护遗传学初步研究
下一篇:植物多样性对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