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钢北区一号、二号高炉片区开放空间景观设计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·后工业问题的时代性 | 第9页 |
·后工业景观发展成果 | 第9-10页 |
·方向 | 第9-10页 |
·技术 | 第10页 |
·中国后工业发展的特殊性 | 第10-11页 |
·中国后工业景观发展特殊的原因 | 第10-11页 |
·中国后工业景发展的不明确性 | 第11页 |
·首钢选题的意义 | 第11-13页 |
·首钢城市工矿废弃地开发的必然性 | 第11-12页 |
·首钢一号、二号高炉片区区块明确性 | 第12-13页 |
·首钢“城中厂”问题解决的指导性 | 第13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逻辑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项目概况 | 第16-37页 |
·场地历史及成就 | 第16-19页 |
·首钢历史及成就 | 第16-18页 |
·一号高炉、二号高炉片区历史 | 第18-19页 |
·上位规划 | 第19-23页 |
·首钢厂区上位规划 | 第19-22页 |
·设计场地及周边规划 | 第22页 |
·上位规划优势 | 第22-23页 |
·上位规划的矛盾及问题 | 第23页 |
·场地特点 | 第23-37页 |
·一号、二号高炉片区工业遗存及生产流程 | 第23-35页 |
·一号、二号高炉片区景观特质 | 第35-37页 |
第3章 首钢“城中厂”的特点及问题 | 第37-49页 |
·首钢搬迁引起的城市问题 | 第37-42页 |
·首钢搬迁引起城市工业职能的转换 | 第38-39页 |
·首钢搬迁引起职工安置问题 | 第39-41页 |
·首钢与城市生态关系的问题 | 第41-42页 |
·首钢设计区块自身的问题与挑战 | 第42-49页 |
·首钢设计区块内空间问题 | 第42-45页 |
·首钢设计区块内安全问题 | 第45-48页 |
·首钢设计区块内资金、管理问题 | 第48-49页 |
第4章 案例分析 | 第49-57页 |
·贝尔西公园 | 第49-50页 |
·北杜伊斯堡公园 | 第50-51页 |
·高线公园 | 第51-53页 |
·798厂区 | 第53-54页 |
·广州红砖厂 | 第54-55页 |
·铁西文化创意产业区 | 第55页 |
·案例总结 | 第55-57页 |
第5章 项目开发策略 | 第57-75页 |
·设计目标与四大策略提出 | 第57页 |
·“地”——场地结构布局 | 第57-65页 |
·布局策略 | 第57-60页 |
·竖向策略 | 第60-61页 |
·建筑改造策略 | 第61-65页 |
·“线”——城市与厂区内部流线 | 第65-67页 |
·场地内部交通策略 | 第65-66页 |
·设计区块与城市的衔接策略 | 第66-67页 |
·“人”——安置与活动 | 第67-68页 |
·职工安置策略 | 第67页 |
·人群活动策略 | 第67-68页 |
·“环境”——生态环境治理 | 第68-75页 |
·植物种植策略 | 第68-73页 |
·污染治理策略 | 第73页 |
·雨水收集策略 | 第73-75页 |
第6章 项目方案 | 第75-113页 |
·总体布局 | 第75-83页 |
·功能分区 | 第75-76页 |
·交通与游线 | 第76-80页 |
·人群活动 | 第80-81页 |
·景观管理及服务设施 | 第81-83页 |
·植物配植 | 第83页 |
·项目分区介绍 | 第83-97页 |
·北部入口区 | 第84-87页 |
·运动休闲区 | 第87-90页 |
·二号高炉区 | 第90-94页 |
·一号高炉区 | 第94-97页 |
·节点设计 | 第97-113页 |
·东北入口 | 第97-101页 |
·料仓南广场 | 第101-103页 |
·北侧商业区 | 第103-105页 |
·运动休闲广场 | 第105-108页 |
·儿童活动区 | 第108-110页 |
·一号高炉前后广场 | 第110-113页 |
第7章 总结 | 第113-11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5-117页 |
致谢 | 第117-119页 |
附录A 论文A0图纸 | 第119-125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2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