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航空、航天论文--航空论文--航空发动机(推进系统)论文--发动机附件系统论文

前缘几何对高负荷压气机叶型气动性能影响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2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2-32页
   ·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2-16页
   ·压气机内部流动损失第16-17页
   ·吸力面边界层分离与转捩第17-25页
     ·边界层流动转捩第17-22页
     ·前缘形状对分离转捩的影响第22-24页
     ·前缘形状耦合上游尾迹对分离转捩的影响第24-25页
   ·压气机角区分离的研究第25-30页
     ·叶栅通道二次流动模型第25-26页
     ·角区分离第26-28页
     ·前缘形状对角区分离的影响第28-30页
   ·本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第30-32页
第二章 实验装置与测量方法第32-58页
   ·低速平面叶栅风洞第32-33页
   ·数据采集系统第33-36页
     ·热线采集系统第34-35页
     ·压力采集系统第35-36页
   ·气动测量探针及其标定第36-45页
     ·标定风洞第36-38页
     ·三孔探针及标定第38-39页
     ·七孔探针及标定第39-45页
   ·高负荷压气机叶型第45-48页
   ·流场品质第48-54页
     ·叶栅入口湍流度FSTI第48-49页
     ·湍流生成网格第49-50页
     ·端壁边界层厚度第50-51页
     ·入口均匀性与出口周期性第51-52页
     ·轴向速度比AVR第52-54页
   ·数据处理第54-56页
     ·叶型损失第54-55页
     ·误差和不确定度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6-58页
第三章 数值计算方法第58-66页
   ·耦合转捩模型的RANS方法第58-61页
     ·SST κ-ω模型第59-60页
     ·Transition SST模型第60-61页
   ·本文数值计算配置第61-63页
   ·数值结果确认第63-6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4-66页
第四章 前缘几何形状影响高负荷压气机叶型的吸力面边界层特性的研究第66-86页
   ·实验和数值模拟工况第66-68页
   ·高负荷压气机叶型前缘形状对吸力面边界层前缘流动分离的作用第68-76页
     ·前缘分离流动转捩第68-73页
     ·前缘分离流动再层流化第73-76页
   ·来流条件对高负荷压气机叶型边界层发展的影响第76-81页
     ·不同来流条件下,前缘区域边界层分离流动转捩方式第76-78页
     ·不同来流条件下对高负荷压气机叶型边界层发展的影响第78-81页
   ·高负荷压气机叶型前缘形状对叶型损失的影响第81-8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4-86页
第五章 前缘几何形状影响高负荷压气机叶栅内部三维流动实验研究第86-104页
   ·压气机叶栅端壁面和吸力面的流动分析第86-89页
   ·前缘几何形状对三维流动的影响第89-97页
     ·出口截面总压分析第90-91页
     ·出口截面涡量分析第91-93页
     ·出口测量截面流动特点分析第93-94页
     ·流量平均参数分析第94-97页
   ·雷诺数Re对气动性能的影响第97-101页
     ·出口截面总压分析第97-99页
     ·流量平均参数分析第99-101页
   ·角区失速形成机制第101-10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02-104页
第六章 总结与展望第104-108页
   ·本文总结第104-106页
   ·展望第106-108页
附录A 七孔探针标定结果第108-110页
 A.1 低气动角度标定结果第108页
 A.2 高气动角度标定结果第108-110页
参考文献第110-121页
发表文章目录第121-122页
简历第122-123页
致谢第123页

论文共12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离心压气机叶轮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
下一篇:周向单槽位置对轴流压气机稳定性的影响机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