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植物虫害及其防治论文

Wolbachia株系筛选、人工转染及烟粉虱种群控制实验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25页
   ·烟粉虱概述第9-11页
     ·烟粉虱的起源与分布第9页
     ·烟粉虱的危害第9-10页
     ·烟粉虱的生物型第10页
     ·B型烟粉虱第10-11页
   ·共生菌WOLBACHIA的研究概况第11-22页
     ·Wolbachia的形态与分布第12-13页
     ·Wolbachia的命名与分组第13页
     ·Wolbachia的分子检测第13-15页
     ·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原理第15-17页
     ·Wolbachia的传播方式第17页
     ·Wolbachia对宿主的生殖调控作用第17-20页
     ·Wolbachia的人工转染第20-21页
     ·Wolbachia的应用前景第21-22页
   ·本研究的目的、意义、主要内容及研究技术路线图第22-25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3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3-24页
     ·本论文的研究技术路线第24-25页
第二章 供体昆虫WOLBACHIA的鉴定及筛选第25-46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25-34页
     ·供试昆虫第25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第25-27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8页
     ·Wolbachia wsp基因PCR扩增及检测第28-30页
     ·DNA片段的纯化第30页
     ·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转化第30-31页
     ·Wolbachia鉴定第31页
     ·Wolbachia的多位点序列分析(MLST)第31-33页
     ·基于MLST和WSP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34-45页
     ·昆虫Wolbachia wsp基因PCR检测第34-35页
     ·Wolbachia wsp基因序列鉴定第35-37页
     ·Wolbachia MLST基因扩增第37-39页
     ·基于MLST和WSP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第39-45页
   ·讨论第45-46页
第三章 米蛾WOLBACHIA的分离纯化与显微注射第46-55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46-51页
     ·供试昆虫第46页
     ·寄主植物第46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第46-47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第47-48页
     ·米蛾Wolbachia的分离纯化第48-49页
     ·纯化Wolbachia的鉴定第49页
     ·受体Wolbachia的显微注射第49页
     ·转染烟粉虱种群Wolbachia的分子检测第49-51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51-53页
     ·纯化Wolbachia的鉴定第51页
     ·显微注射对烟粉虱成活率的影响第51-53页
     ·人工转染烟粉虱种群Wolbachia的检测第53页
   ·讨论第53-55页
第四章 烟粉虱转染种群荧光原位杂交第55-67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55-58页
     ·供试昆虫第55页
     ·寄主植物第55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第55-57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第57页
     ·荧光原位杂交(FISH)第57-58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58-66页
     ·烟粉虱转染种群不同虫态的荧光原位杂交第58-63页
     ·烟粉虱野生型种群不同虫态的荧光原位杂交第63-66页
   ·讨论第66-67页
第五章 WCCEP WOLBACHIA感染对烟粉虱生殖的影响第67-75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67-70页
     ·供试昆虫第67页
     ·寄主植物第67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第67-68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第68页
     ·杂交实验第68-69页
     ·数据分析第69-70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70-73页
     ·个体水平上的杂交结果第70-71页
     ·群体水平上的杂交结果第71-73页
   ·讨论第73-75页
第六章 烟粉虱种群控制研究第75-81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75-77页
     ·供试昆虫第75页
     ·寄主植物第75-76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第76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第76-77页
     ·笼罩实验第77页
     ·数据分析第77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77-79页
   ·讨论第79-81页
第七章 结论、创新点与展望第81-83页
   ·主要结论第81页
   ·创新点第81-82页
   ·展望第82-83页
参考文献第83-99页
致谢第99-100页
作者简介第100页

论文共10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一种新昆虫病原真菌,Aspergillus oryzae XJ-1及其在蝗虫防治中的潜力
下一篇:野生稻长、刺芒基因的克隆及其分子演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