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--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--交通系统论文

山地城市交叉口指路标志设置技术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1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1-19页
   ·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国内外山地城市交叉口交通标志设置研究现状评价第15-16页
   ·研究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6-19页
     ·研究主要内容第16页
     ·研究技术路线第16-19页
第二章 山地城市交叉口交通标志分析第19-33页
   ·山地城市特性分析第19-21页
     ·山地与山地城市第19页
     ·我国山地城市道路网特征分析第19-20页
     ·山地城市道路交通量分布特征分析第20-21页
   ·山地城市交叉口特征分析第21-25页
     ·城市平面交叉口界定第21页
     ·山地城市交叉口分类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山地城市交叉口分析第22-24页
     ·山地城市交叉口主要存在的问题第24-25页
   ·山地城市交叉口交通标志特性分析第25-30页
     ·交通标志的定义第25页
     ·交通标志的分类第25-26页
     ·交通标志的三要素第26-29页
     ·山地城市交叉口交通标志设置主要问题第29-30页
   ·山地城市交叉口交通标志设置参数第30-32页
     ·设置前置距离第30-31页
     ·标志版面样式设置第31页
     ·文字高度设置第31-32页
   ·山地城市交叉口交通标志设置期望第3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2-33页
第三章 视觉特性研究理论基础第33-45页
   ·驾驶员动态视觉特性分析第33-36页
   ·驾驶员眼动的基本模式第36-38页
     ·注视第36-37页
     ·扫视第37页
     ·眨眼第37-38页
   ·驾驶员视觉搜索过程第38-41页
     ·驾驶员视觉搜索模式第38-39页
     ·驾驶员注视行为表征参数第39-41页
   ·山地城市交叉口影响驾驶员视觉特性的主要因素第41-43页
     ·影响驾驶员视觉特性的主要因素第41-42页
     ·驾驶员交通信息处理过程第42-4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3-45页
第四章 山地城市交口驾驶员动态视觉试验第45-55页
   ·试验目的和思路第45-47页
     ·试验目的第45-46页
     ·试验思路第46页
     ·试验注意事项第46-47页
   ·试验设备第47-49页
     ·Smart Eye型眼动仪第47-48页
     ·其他设备第48-49页
   ·试验场景设计第49-50页
   ·试验过程第50-52页
   ·试验误差分析第52-55页
第五章 试验数据分析第55-69页
   ·山地城市交叉口驾驶员注视瞳孔直径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 ·山地城市交叉口驾驶员瞳孔直径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 ·山地城市交叉口驾驶员视觉过程第56页
   ·山地城市交叉口驾驶员注视持续时间分析第56-63页
     ·山地城市交叉口注视时间统计第57-58页
     ·山地城市交叉口注视时间数据分析第58-63页
   ·山地城市交叉口驾驶员注视角分析第63-64页
   ·山地城市交叉口驾驶员注视点分析第64-67页
     ·山地城市交叉口第一类注视点分析第65-66页
     ·山地城市交叉口第二类注视点分析第66-67页
   ·山地城市交叉口视认距离分析第6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7-69页
第六章 山地城市交叉口交通标志设置参数第69-83页
   ·山地城市交叉口交通标志前置距离第69-77页
     ·前置距离L_1第70-75页
     ·前置距离L_2第75-76页
     ·交通标志设置前置距离第76-77页
   ·山地城市交叉口交通标志版面设计第77-79页
     ·山地城市交叉口交通标志版面设计原则第77页
     ·山地城市交通标志版面内容组成第77-78页
     ·山地城市交叉口交通标志版面内容排版顺序第78页
     ·山地城市交叉口交通标志信息设置第78-79页
   ·山地城市交叉口交通标志汉字字高第79-81页
     ·基于可视性理论与运动学理论的交通标志字高公式第80-81页
     ·字体高度模型值第8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1-83页
第七章 结论以及展望第83-85页
   ·结论第83-84页
   ·展望第84-85页
致谢第85-87页
参考文献第87-90页
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第90页

论文共9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与合理路面结构研究
下一篇:贵州山区高速公路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高温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