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植物学论文--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--植物基因工程论文

莱茵衣藻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启动子对逆境的应答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1 前言第10-25页
   ·微藻生物质能源研究背景第10-12页
     ·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第10页
     ·生物质能与能源微藻第10-11页
     ·能源微藻产油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第11-12页
   ·微藻油脂积累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第12-13页
     ·微藻产油的过程第12-13页
     ·营养元素(Nutrients)对油脂积累的影响第13页
     ·温度(Temperature)对微藻油脂积累的影响第13页
   ·实验藻株的选择第13-14页
   ·实验基因的选择第14-21页
     ·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(DGAT)第14-15页
     ·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(DGAT)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5-21页
   ·基因研究采用的关键技术第21-24页
     ·基因克隆技术第21-22页
     ·RealTime-PCR(实时荧光定量PCR)技术第22-24页
   ·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4页
   ·技术路线第24-25页
2 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5-38页
   ·实验材料与试剂第25-29页
     ·实验微藻第25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第25页
     ·工程菌株及载体第25-26页
     ·实验用试剂第26-27页
     ·实验主要培养基的配制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实验中设计的引物序列第28-29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29-38页
     ·莱茵衣藻在HSM-N,HSM-P,HSM-S条件下生理生化反应第29-30页
     ·CrDGAT1、CrDGAT2-1、CrDGAT2-5启动子全长的克隆第30-33页
     ·CrDGAT1、CrDGAT2-1、CrDGAT2-5启动子删减片段的克隆第33-34页
     ·阳性克隆载体与pArg7.8共转化莱茵衣藻CC425第34-35页
     ·转化子启动子应答条件的筛选第35页
     ·启动子应答区域逐步突变克隆载体构建与顺式作用元件的确定第35-36页
     ·SYBR-Green Ⅰ荧光定量PCR分析野生藻株以及转化藻株在逆境条件的基因表达第36-38页
3 实验结果第38-59页
   ·莱茵衣藻CC124和CC425在缺氮、缺硫条件下生理生化指标第38-40页
     ·藻株在缺氮、缺硫条件下生物量变化第38页
     ·藻株在缺氮、缺硫条件下油脂含量变化第38-39页
     ·藻株在缺氮、缺硫条件下藻状态及油滴显微拍照第39-40页
   ·莱茵衣藻CrDGAT1,DGAT2-1,DGAT2-5启动子全长的克隆第40-44页
     ·莱茵衣藻CC425总DNA的提取第40-41页
     ·CrDGAT1,DGAT2-1,DGAT2-5启动子全长片段扩增第41页
     ·CrDGAT1,CrDGAT2-1,CrDGAT2-5启动子全长片段与pMD18-T载体连接、转化、阳性克隆筛选第41-42页
     ·测序结果分析第42-44页
   ·CrDGAT1,CrDGAT2-1,CrDGAT2-5启动子5’和3’端逐步缺失片段的克隆第44-47页
     ·CrDGAT1,CrDGAT2-1,CrDGAT2-5启动子缺失片段的扩增第44-45页
     ·CrDGAT1,DGAT2-1,DGAT2-5启动子缺失片段较长片段的克隆第45-47页
   ·CrDGAT1,CrDGAT2-1,CrDGAT2-5启动子长缺失片段转化CC425藻株,确定转化子反应的逆境条件第47-48页
   ·CrDGA T2-1启动子缺失片段克隆载体的构建与数据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 ·CrDGAT2-1启动子缺失片段克隆载体的构建第48页
     ·转化子藻株ARS酶活性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·CrDGAT2-1启动子-319,-247段逐步突变克隆载体构建与数据分析第49-55页
     ·CrDGAT2-1启动子-319,-247段逐步突变引物设计第49-50页
     ·CrDGAT2-1启动子-319,-247段逐段突变克隆载体的构建第50-55页
   ·SYBR-Green Ⅰ荧光定量PCR检测CrDGAT1,CrDGAT2-1,CrDGAT2-5 mRNA表达水平第55-59页
     ·在CC425正常,HSM-P,低温;CC124正常,HSM-N,条件下CrDGAT1,CrDGAT2-1,CrDGAT2-5 mRNA表达水平第55-57页
     ·CrDGAT2-1启动子在转化藻种的mRNA表达量第57-59页
4 讨论第59-61页
   ·关于启动子反应逆境条件的选择第59页
   ·关于启动子应答反应区域的确定第59页
   ·qRT-PCR分析基因的表达第59-61页
5 结论第61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7页
致谢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含时薛定谔类方程的保能量算法和辛几何算法的研究
下一篇:小麦细胞膜Na~+/H~+逆转运蛋白TaSOS1及其超活性突变基因的功能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