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心理学论文--发展心理学(人类心理学)论文--青少年心理学论文

初中生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、非理性信念的关系及干预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2页
引言第12-14页
第1章 文献综述第14-20页
   ·行为问题的界定第14-15页
   ·行为问题的测量工具第15页
   ·行为问题的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·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第16-17页
     ·个体自身因素第16-17页
     ·环境因素第17页
   ·行为问题的干预研究第17-18页
   ·问题的提出第18-20页
第2章 研究构想第20-24页
   ·研究目的第20页
   ·研究意义第20页
     ·理论意义第20页
     ·实践意义第20页
   ·研究的总体思路与假设第20-22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总体思路第20-21页
     ·研究假设第21-22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22-24页
     ·文献综述法第22页
     ·访谈法第22页
     ·统计分析法第22页
     ·团体心理辅导法第22-24页
第3章 初中生行为问题现状调查第24-36页
   ·研究目的第24页
   ·研究假设第24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24-27页
     ·研究对象第24-25页
     ·研究工具第25-26页
     ·研究程序第26页
     ·数据处理第26-27页
   ·研究结果第27-32页
     ·初中生行为问题的描述性分析第27页
     ·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初中生行为问题的差异分析第27-31页
     ·初中生行为问题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第31-32页
   ·分析与讨论第32-34页
     ·初中生行为问题总体情况的讨论第32页
     ·不同人口学变量初中生行为问题的差异讨论第32-34页
     ·初中生行为问题与心理健康的相关讨论第34页
   ·结论第34-36页
第4章 初中生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、非理性信念的关系研究第36-46页
   ·研究目的第36页
   ·研究假设第36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36-38页
     ·研究被试第36页
     ·研究工具第36-37页
     ·研究程序第37-38页
     ·数据处理第38页
   ·研究结果第38-42页
     ·父母教养方式、非理性信念的描述性分析第38页
     ·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、非理性信念的相关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·父母教养方式、非理性信念对行为问题的回归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 ·非理性信念在父母教养方式与行为问题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第40-42页
   ·分析与讨论第42-44页
     ·父母教养方式、非理性信念与行为问题的相关第42-43页
     ·父母教养方式、非理性信念对行为问题的回归第43-44页
     ·父母教养方式以非理性信念为中介对行为问题影响的模型检验第44页
   ·结论第44-46页
第5章 初中生行为问题的干预研究第46-58页
   ·研究目的第46页
   ·研究假设第46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46-47页
     ·研究对象第46页
     ·研究工具第46页
     ·研究程序第46页
     ·数据处理第46-47页
   ·团体辅导方案设计第47-51页
     ·理论依据第47-49页
     ·课程结构第49-50页
     ·实验过程第50-51页
   ·研究结果第51-53页
     ·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数据的差异性比较第51页
     ·实验组前后测数据的差异性比较第51-52页
     ·对照组前后测数据的差异性比较第52-53页
     ·实验组、对照组后测数据差异性检验第53页
   ·效果评估第53-55页
   ·讨论第55-56页
   ·结论第56-58页
第6章 本文的总结论、创新点和不足第58-60页
   ·研究的总结论第58页
   ·研究的创新点第58-59页
   ·研究的不足第59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4页
附录第64-74页
致谢第74-76页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成果清单第76页

论文共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汉字音形加工的错误记忆研究
下一篇:传统审美心理视角下的大学生审美偏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