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文人审美人格之“狂”、“狷”、“逸”探析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引言 | 第7-11页 |
一、审美人格基本理论 | 第11-19页 |
(一) 审美人格的定位:审美人格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| 第11-12页 |
(二) 中国古代审美人格思想 | 第12-19页 |
1、儒家审美人格理想 | 第12-14页 |
2、道家审美人格理想 | 第14-15页 |
3、佛家审美人格理想 | 第15-16页 |
4、“中行”人格与“狂”、“狷”、“逸” | 第16-19页 |
二、“狂”的审美人格:狂者进取,志高蹈进 | 第19-31页 |
(一) “狂”人格的美学概念 | 第19-20页 |
(二) “狂”的具体表现 | 第20-31页 |
1、高蹈进取之狂——金戈铁马辛弃疾 | 第20-23页 |
2、放浪形骸之狂——白衣卿相柳三变 | 第23-25页 |
3、被发佯狂之狂——穷途之哭阮步兵 | 第25-27页 |
4、病态异端之狂——佯颠真狂徐文长 | 第27-31页 |
三、“狷”的审美人格:有所不为,守节不移 | 第31-42页 |
(—) “狂”、“狷”之辨与“狷”性人格 | 第31-32页 |
(二) “狷”性审美人格的三种形态 | 第32-42页 |
1、独立不迁、上下求索之狷侠——忠君爱国屈灵均 | 第32-36页 |
2、有所不为、守节不移之狷隐——清绝高洁孟浩然 | 第36-38页 |
3、洁身自好、性情耿直之狷介——清空幽冷姜白石 | 第38-42页 |
四、“逸”的审美人格:身心合一.天地同游 | 第42-53页 |
(一) “逸”人格的审美内蕴 | 第42-44页 |
(二) “逸”人格的人生体现 | 第44-53页 |
1、晓梦迷蝶、无为不为——庄子 | 第44-46页 |
2、采菊东篱、适情适性——陶潜 | 第46-48页 |
3、亦官亦隐、空灵幽寂——王维 | 第48-53页 |
结语 | 第53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附录 | 第59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