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前言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一般考察 | 第10-17页 |
第一节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基本理论 | 第10-12页 |
一、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概念 | 第10-11页 |
二、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性质 | 第11页 |
三、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特点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第三人撤销之诉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| 第12-15页 |
一、 第三人撤销之诉与“第三人另行起诉” | 第12-13页 |
二、 第三人撤销之诉与第三人参加诉讼 | 第13页 |
三、 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执行异议 | 第13-14页 |
四、 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申请再审 | 第14-15页 |
第三节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立法价值 | 第15-17页 |
一、 弥补裁判效力扩张给第三人造成的不利影响 | 第15页 |
二、 遏止日益泛滥的虚假民事诉讼 | 第15页 |
三、 实现实体正义 | 第15-16页 |
四、 完善对第三人的程序救济途径 | 第16页 |
五、 保障第三人诉权的行使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现状透析 | 第17-25页 |
第一节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法律规定 | 第17-19页 |
一、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主体 | 第17页 |
二、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客体 | 第17-18页 |
三、 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条件 | 第18-19页 |
第二节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立法缺陷及实践问题 | 第19-23页 |
一、 能够提起撤销之诉的主体范围过窄 | 第19-20页 |
二、 既有的立案程序难以胜任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审查和受理要求 | 第20页 |
三、 起诉的期限不够合理 | 第20-21页 |
四、 缺乏对撤销之诉的特殊审判规则 | 第21-22页 |
五、 缺乏对滥用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制裁措施 | 第22页 |
六、 与案外人执行异议存在适用上的困惑 | 第22-23页 |
七、 与再审存在适用上的冲突 | 第23页 |
第三节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立法缺陷的弊害 | 第23-25页 |
一、 部分第三人难以获得程序救济 | 第23-24页 |
二、 影响司法制度的统一并造成原纠纷已决状态紊乱 | 第24页 |
三、 第三人撤销之诉容易被滥用或被闲置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立法完善 | 第25-31页 |
第一节 第三人撤销之诉程序的完善 | 第25-28页 |
一、 适当扩大原告的范围 | 第25页 |
二、 建立立案审查机制 | 第25-26页 |
三、 调整起诉期限 | 第26-27页 |
四、 增加审理程序的特殊规则 | 第27-28页 |
五、 对滥用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制裁 | 第28页 |
第二节 第三人撤销之诉程序与相关制度的衔接 | 第28-31页 |
一、 与第三人参加诉讼制度的衔接 | 第28-29页 |
二、 与案外人执行异议的衔接 | 第29页 |
三、 与再审制度的衔接 | 第29-31页 |
结语 | 第31-3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2-34页 |
致谢 | 第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