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平面交叉口信号控制算法研究及微观仿真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·课题研究的背景 | 第9-10页 |
·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6页 |
·交通信号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交通仿真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6页 |
·论文主要完成的工作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交通信号控制的理论基础 | 第18-24页 |
·交通信号控制的基本参数 | 第18-20页 |
·时间参数 | 第18-19页 |
·交通流参数 | 第19-20页 |
·交通信号控制的分类 | 第20-21页 |
·按控制方式分类 | 第20-21页 |
·按控制范围分类 | 第21页 |
·交通信号控制主要评价指标 | 第21-23页 |
·通行能力 | 第21页 |
·延误时间 | 第21-22页 |
·饱和度 | 第22页 |
·停车次数 | 第22-23页 |
·平均排队长度 | 第2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信号交叉口优化配时方案设计 | 第24-32页 |
·模糊控制原理 | 第24页 |
·模糊控制在交通信号控制中的研究 | 第24-25页 |
·交叉口信号模糊控制器设计 | 第25-30页 |
·交叉口模型设计 | 第25-26页 |
·交叉口模糊控制算法设计 | 第26-27页 |
·模糊控制的器设计 | 第27-30页 |
·仿真及结果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四章 微观仿真的总体设计与基本模型 | 第32-46页 |
·仿真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| 第32-36页 |
·系统的需求分析 | 第32页 |
·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| 第32-33页 |
·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| 第33-34页 |
·系统的仿真数据 | 第34页 |
·系统开发环境和语言的选择 | 第34-35页 |
·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 | 第35-36页 |
·仿真模型分析 | 第36页 |
·车辆产生模型 | 第36-38页 |
·随机数发生器 | 第36-37页 |
·车辆到达数分布模型 | 第37-38页 |
·车头时距的随机分布模型 | 第38页 |
·车辆的车型分布 | 第38页 |
·车辆的行驶方向分布 | 第38页 |
·车辆行驶模型 | 第38-44页 |
·车辆行驶原则 | 第39-40页 |
·车辆加速模型 | 第40页 |
·车辆减速模型 | 第40-41页 |
·自由行使模型 | 第41-42页 |
·跟驰行驶模型 | 第42-43页 |
·避车行驶模型 | 第43-44页 |
·车辆通过交叉口的数学模型 | 第44-45页 |
·停车排队模型 | 第44页 |
·排队消散模型 | 第44-4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五章 信号交叉口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| 第46-60页 |
·仿真系统的总体架构 | 第46-47页 |
·仿真系统中对象类的设计 | 第47-50页 |
·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| 第50-58页 |
·系统总体流程 | 第50页 |
·参数输入模块 | 第50-53页 |
·仿真路网绘制模块 | 第53-54页 |
·信号灯控制模块 | 第54-55页 |
·车辆产生模块 | 第55-56页 |
·车辆运行模块 | 第56-58页 |
·结果输出模块 | 第58页 |
·仿真系统模型验证 | 第58-5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六章 交叉口信号控制仿真实例分析 | 第60-66页 |
·仿真系统信号配时模块设计 | 第60页 |
·仿真参数设置 | 第60-62页 |
·车辆平均延误模型 | 第62页 |
·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62-6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4-66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66-67页 |
1、全文总结 | 第66页 |
2、展望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
附录 仿真系统主要代码 | 第71-7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7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