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种农药对稀有鮈鲫内分泌干扰效应初步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目录 | 第8-12页 |
符号说明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30页 |
1 内分泌干扰物 | 第13-16页 |
·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 | 第13-14页 |
·EDCs的危害 | 第14页 |
·EDCs的来源 | 第14页 |
·EDCs的作用机制 | 第14-16页 |
2 稀有鮈鲫研究概述 | 第16-19页 |
·稀有鮈鲫简介 | 第16页 |
·鱼类ECDs试验研究 | 第16-18页 |
·稀有鮈鲫的生态毒理学研究 | 第18-19页 |
3 鱼性腺病理组织学研究 | 第19-30页 |
·性腺的组织病理学词汇与诊断标准 | 第19-24页 |
·诊断标准概况 | 第19-20页 |
·雄鱼的首要诊断定义 | 第20-21页 |
·雌鱼的首要诊断定义 | 第21-22页 |
·雄鱼的二次诊断定义 | 第22-23页 |
·雌鱼的二次诊断定义 | 第23-24页 |
·雄鱼病理组织学研究 | 第24-26页 |
·精原细胞比例 | 第24页 |
·保留腹腔附件或性腺管雌性化 | 第24页 |
·支持细胞或支持细胞的细胞核增大 | 第24页 |
·血管内蛋白质液 | 第24页 |
·性腺的不同步发育 | 第24-25页 |
·精母细胞或精子细胞比例的改变 | 第25页 |
·生殖细胞肿瘤 | 第25页 |
·睾丸小管(小叶)内的发芽实质 | 第25页 |
·生殖上皮的萎缩 | 第25-26页 |
·组织细胞 | 第26页 |
·精子坏死 | 第26页 |
·雌鱼病理组织学研究 | 第26-30页 |
·卵母细胞的闭锁 | 第26页 |
·间质纤维化 | 第26页 |
·输卵管的卵碎片 | 第26-27页 |
·肉芽肿性炎症 | 第27页 |
·排卵后卵泡的减少 | 第27页 |
·滤泡旁细胞增生 | 第27页 |
·卵巢的卵黄生成 | 第27-28页 |
·卵巢发芽实质 | 第28页 |
·巨噬细胞聚集 | 第28页 |
·卵黄卵母细胞 | 第28页 |
·卵母细胞膜的折叠 | 第28-29页 |
·卵巢囊肿 | 第29页 |
·卵巢的精子发生 | 第29-30页 |
第二章 稀有鮈鲫的繁殖与驯养 | 第30-37页 |
1 稀有鮈鲫简介 | 第30-31页 |
2 养殖系统 | 第31-32页 |
·水源 | 第31页 |
·水质 | 第31页 |
·温度和光照 | 第31页 |
·繁殖鱼缸 | 第31-32页 |
·孵化盒 | 第32页 |
3 繁殖方法 | 第32-35页 |
·亲鱼的选择 | 第32-33页 |
·亲鱼的驯养 | 第33页 |
·产卵条件 | 第33-34页 |
·产卵过程 | 第34-35页 |
·受精卵的孵化 | 第35页 |
4 胚后发育 | 第35页 |
5 注意事项 | 第35-37页 |
第三章 三种农药对稀有鮈鲫不同生命阶段的毒性 | 第37-63页 |
1 材料 | 第37-39页 |
·试剂 | 第37-38页 |
·仪器 | 第38-39页 |
·供试生物 | 第39页 |
2 方法 | 第39-52页 |
·胚胎试验 | 第39-50页 |
·试验原理 | 第39-40页 |
·注意事项 | 第40页 |
·试验的有效性 | 第40-41页 |
·方法说明 | 第41-42页 |
·设备条件 | 第42页 |
·稀释水和试验条件 | 第42页 |
·试验溶液 | 第42-43页 |
·种鱼的驯养 | 第43页 |
·产卵与孵化 | 第43-44页 |
·染毒条件 | 第44-45页 |
·试验浓度 | 第45-46页 |
·染毒的开始和持续 | 第46-47页 |
·试验胚胎的观察 | 第47-49页 |
·分析测量 | 第49-50页 |
·仔鱼、幼鱼和成鱼试验 | 第50-52页 |
·试验方法选择 | 第50页 |
·试验用水 | 第50页 |
·染毒条件 | 第50-51页 |
·预试验和限度试验 | 第51页 |
·正式试验 | 第51-52页 |
·质量控制 | 第52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52页 |
3 结果 | 第52-61页 |
·胚胎染毒试验 | 第52-58页 |
·阿维菌素对稀有鮈鲫胚胎的毒性效应 | 第52-53页 |
·醚菊酯对稀有鮈鲫胚胎的毒性效应 | 第53-55页 |
·毒死蜱对稀有鮈鲫胚胎的毒性效应 | 第55-58页 |
·仔鱼、幼鱼和成鱼染毒试验 | 第58-61页 |
·阿维菌素对稀有鮈鲫的毒性效应 | 第58-59页 |
·醚菊酯对稀有鮈鲫的毒性效应 | 第59页 |
·毒死蜱对稀有鮈鲫的毒性效应 | 第59-61页 |
4 小结 | 第61-63页 |
第四章 14天延长毒性试验 | 第63-87页 |
1 材料 | 第64-65页 |
·试剂 | 第64页 |
·14天延长毒性试验 | 第64页 |
·组织病理观察 | 第64页 |
·仪器 | 第64-65页 |
·14天延长毒性试验 | 第64页 |
·组织病理观察 | 第64-65页 |
·供试生物 | 第65页 |
2 方法 | 第65-80页 |
·14天延长试验 | 第65页 |
·病理解剖的步骤 | 第65-70页 |
·固定剂的选择 | 第65-66页 |
·安乐死 | 第66页 |
·测量体长体重 | 第66页 |
·组织固定 | 第66页 |
·组织处理 | 第66-68页 |
·包埋程序 | 第68页 |
·超薄切片 | 第68-69页 |
·染色、封片和标签 | 第69-70页 |
·正常性腺结构 | 第70-79页 |
·正常睾丸结构 | 第70-74页 |
·正常卵巢结构 | 第74-79页 |
·严重性分级 | 第79-80页 |
·数据记录 | 第80页 |
3 试验结果 | 第80-86页 |
·体长体重的变化 | 第80-82页 |
·阿维菌素 | 第80-81页 |
·醚菊酯 | 第81-82页 |
·毒死蜱 | 第82页 |
·病理学变化 | 第82-86页 |
·阿维菌素 | 第82-84页 |
·醚菊酯 | 第84页 |
·毒死蜱 | 第84-86页 |
4 小结 | 第86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94页 |
附录 | 第94-95页 |
致谢 | 第95-9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96-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