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胶东地区石窟造像艺术研究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1页 |
·胶东地区石窟造像研究现状 | 第9页 |
·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·本课题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第2章 胶东石窟造像概况 | 第11-27页 |
·胶东石窟造像遗存分布 | 第11页 |
·胶东石窟造像概况 | 第11-27页 |
·威海石窟造像 | 第12-16页 |
·烟台石窟造像 | 第16-23页 |
·青岛地区石窟造像艺术 | 第23-27页 |
第3章 胶东石窟造像的文化背景 | 第27-33页 |
·胶东地区佛教石窟的文化背景 | 第27-29页 |
·北魏及东魏石窟的文化背景 | 第27页 |
·隋唐石窟的文化背景 | 第27-28页 |
·金元石窟的文化背景 | 第28-29页 |
·胶东地区道教石窟的文化背景 | 第29-33页 |
·金元时期佛落道升 | 第29-30页 |
·全真道教开启胶东地区的道教石窟 | 第30-33页 |
第4章 胶东石窟的选址安排 | 第33-37页 |
·佛教石窟选址安排 | 第33页 |
·道教石窟选址安排 | 第33-37页 |
·全真道的滋生地昆嵛山 | 第33-34页 |
·铁槎山与全真道的渊源 | 第34-35页 |
·大基山道士谷 | 第35-37页 |
第5章 胶东石窟造像艺术特色 | 第37-53页 |
·胶南石窟中的“二佛并坐” | 第37-38页 |
·二佛并坐的佛经依据 | 第37页 |
·二佛并坐对北魏朝政的映射 | 第37页 |
·胶南石窟中的“二佛并坐” | 第37-38页 |
·盖平山摩崖的褒衣博带及护法双狮 | 第38-40页 |
·褒衣博带 | 第38-39页 |
·护法双狮 | 第39-40页 |
·神仙洞石窟造像对昊天观石窟的传承与革新 | 第40-50页 |
·神仙洞石窟名称辩证 | 第40-41页 |
·神仙洞石窟造像对昊天观石窟的传承 | 第41-48页 |
·神仙洞石窟造像的革新 | 第48-49页 |
·神仙洞石窟中的卧像与涅槃 | 第49-50页 |
·槎山千真洞的佛教前世与道教今生 | 第50-53页 |
·石窟名由“千佛洞”变为“千真洞” | 第51-52页 |
·石窟内容的佛教性质 | 第52-53页 |
第6章 对胶东石窟造像保护的几点看法 | 第53-55页 |
·胶东石窟的保护意义 | 第53页 |
·胶东石窟的保护措施 | 第53-55页 |
第7章 结语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3页 |
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