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汉棱镜成像质量分析及像差矫正方法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1 绪论 | 第9-15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| ·国内外现状 | 第11-13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| 第13-14页 |
| ·创新性说明 | 第14-15页 |
| 2 偏振光线追迹 | 第15-26页 |
| ·基础理论 | 第15-17页 |
| ·矢量形式的折射、反射定律 | 第15-16页 |
| ·Fresnel公式 | 第16-17页 |
| ·全反射 | 第17页 |
| ·光的偏振态表示 | 第17-20页 |
| ·Jones矢量 | 第18页 |
| ·三维偏振矢量 | 第18-19页 |
| ·Stokes矢量 | 第19-20页 |
| ·光学元件的偏振传输矩阵 | 第20-24页 |
| ·Jones矩阵 | 第20-21页 |
| ·三维偏振矩阵 | 第21-22页 |
| ·Mueller矩阵 | 第22-24页 |
| ·偏振光线追迹 | 第24-25页 |
| ·小结 | 第25-26页 |
| 3 相干偏振统一理论 | 第26-39页 |
| ·光的二阶相干性 | 第26-31页 |
| ·两束部分相干光的干涉定律 | 第26-28页 |
| ·部分相干光的传播 | 第28-31页 |
| ·相干矩阵定义下的光的偏振特性 | 第31-35页 |
| ·相干矩阵的定义及和Stokes矢量的关系 | 第31-32页 |
| ·偏振干涉 | 第32-34页 |
| ·偏振度 | 第34-35页 |
| ·光与光学器件的相互作用 | 第35页 |
| ·光的相干偏振统一理论 | 第35-38页 |
| ·小结 | 第38-39页 |
| 4 别汉棱镜成像质量分析 | 第39-66页 |
| ·偏振光线追迹 | 第40-45页 |
| ·别汉棱镜的偏振像差 | 第45-46页 |
| ·完全相干光通过棱镜后的传输特性 | 第46-60页 |
| ·基础理论 | 第46-52页 |
| ·入射光偏振特性对传输特性的影响 | 第52-57页 |
| ·棱镜偏振传输参数N对衍射光斑的影响 | 第57-60页 |
| ·完全非相干光通过棱镜后的传输特性 | 第60-61页 |
| ·经棱镜后的光斑质量 | 第61-63页 |
| ·偏振像差的消除 | 第63-65页 |
| ·小结 | 第65-66页 |
| 5 镀膜校正 | 第66-75页 |
| ·实现δ_S-δ_P=π的膜系结构 | 第66-71页 |
| ·薄膜材料的选择 | 第66-67页 |
| ·薄膜的光学特性 | 第67-71页 |
| ·膜系制备方法的选择 | 第71-73页 |
| ·实验设备简述 | 第72-73页 |
| ·实验工艺流程 | 第73页 |
| ·实验检测结果 | 第73-75页 |
| 6 结论 | 第75-77页 |
| ·论文工作结论 | 第75页 |
| ·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| 第75-7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7-80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80-81页 |
| 致谢 | 第81-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