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5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15-35页 |
·病毒性疾病病原体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| 第15-21页 |
·细胞凋亡的概念 | 第15页 |
·细胞凋亡的特征 | 第15-16页 |
·细胞凋亡的主要途径 | 第16-17页 |
·细胞凋亡与酶的关系 | 第17-18页 |
·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 | 第18-20页 |
·影响细胞凋亡的因素 | 第20-21页 |
·病毒性疾病病原体对宿主限制因子的拮抗作用 | 第21-22页 |
·宿主因子 | 第21页 |
·病毒对宿主限制因子的拮抗作用 | 第21-22页 |
·细胞凋亡与拮抗宿主 | 第22页 |
·肠道病毒的研究现状 | 第22-28页 |
·柯萨奇病毒的起源 | 第23页 |
·CA16 基因组结构 | 第23-24页 |
·柯萨奇病毒的物理特征 | 第24-25页 |
·CA16 的发病机理 | 第25页 |
·CA16 的流行病学特征 | 第25-26页 |
·肠道病毒与细胞凋亡 | 第26页 |
·肠道病毒疾病的治疗 | 第26-28页 |
·HIV 病毒的研究现状 | 第28-33页 |
·HIV 病毒简介 | 第28-29页 |
·HIV 与细胞凋亡 | 第29-30页 |
·HIV 的辅助蛋白 Vpr 与 Vpx | 第30-31页 |
·Vpx,Vpr 与 SAMHD1 之间的关系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| 第31-33页 |
·立题依据 | 第33-35页 |
·病毒病原体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| 第33页 |
·病毒病原体对宿主限制因子拮抗功能的机制研究 | 第33-35页 |
第2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35-51页 |
·材料 | 第35-40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35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35-36页 |
·试剂的配制 | 第36-40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0-51页 |
·质粒构建 | 第40-43页 |
·质粒转化 | 第43-44页 |
·质粒提取 | 第44-45页 |
·细胞培养 | 第45页 |
·细胞转染 | 第45页 |
·免疫共沉淀 | 第45-46页 |
·免疫印迹 | 第46-47页 |
·病毒培养与扩增 | 第47页 |
·病毒感染细胞 | 第47页 |
·活细胞计数 | 第47页 |
·DNA Ladder 法检测凋亡 | 第47-48页 |
·Hochest 染色 | 第48页 |
·Annexin V-PI 分析 | 第48-49页 |
·CA16 病毒 RNA 的提取 | 第49页 |
·反转录 | 第49-50页 |
·Real-Time PCR | 第50页 |
·统计学分析 | 第50-51页 |
第3章 结果与讨论 | 第51-77页 |
·病毒病原体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| 第51-65页 |
·CA16 感染能够引起不同细胞发生凋亡 | 第51-59页 |
·Real-Time PCR 法测定病毒含量 | 第59-60页 |
·CA16 的 2A 和 3C 蛋白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·Caspase 途径 | 第61-63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63-65页 |
·病毒病原体对宿主限制因子的拮抗作用 | 第65-77页 |
·Vpx 介导降解的 SAMHD1 的新区域 | 第65-69页 |
·SAMHD1 细胞核定位信号缺失突变体与 Vpx 的相互作用 | 第69-70页 |
·SAMHD1 突变体(△2-41 和△2-109)及 SAMHD1K11A 与Vpx 之间的相互作用 | 第70-72页 |
·野生型 SAMHD1 对 SAMHD1K11A 的作用 | 第72-74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74-77页 |
结论 | 第77-79页 |
本论文的创新点和意义 | 第79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97页 |
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97-99页 |
致谢 | 第9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