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| ·信息化的时代背景 | 第11页 |
| ·小学几何教学中的瓶颈--学科背景 | 第11页 |
| ·微课程的产生和迅速发展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| ·国外的研究及实践现状 | 第12页 |
| ·国内微课程的开展现状及成效 | 第12-15页 |
| ·研究内容和目标 | 第15-16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| ·研究目标 | 第15-16页 |
| ·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| 第16-17页 |
| ·微课程发展的机遇与优势 | 第16页 |
| ·理论意义 | 第16页 |
| ·实践意义 | 第16-17页 |
| ·采用的主要的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| ·论文主题研究框架 | 第17-19页 |
| 第2章 相关理论分析与概念界定 | 第19-24页 |
| ·理论基础 | 第19-20页 |
| 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19页 |
| ·联通主义学习观 | 第19-20页 |
| ·相关概念阐述 | 第20-21页 |
| ·微课程的内涵 | 第20-21页 |
| ·微学习 | 第21页 |
| ·微课程概述 | 第21-23页 |
| ·微课程的类型 | 第21-22页 |
| ·小学几何微课程的特点 | 第22-23页 |
| ·微课程的设计原则 | 第23-24页 |
| 第3章 微课程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| 第24-31页 |
| ·小学几何微课程的设计流程 | 第24-25页 |
| ·前期分析 | 第25-29页 |
| ·小学几何现状分析 | 第25-27页 |
| ·目标分析 | 第27-28页 |
| ·学习者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·学习环境分析 | 第29页 |
| ·内容分析 | 第29页 |
| ·微课程的教学设计 | 第29-31页 |
| 第4章 微课程的系统结构设计与开发——以《组合图形面积》微课程为例 | 第31-41页 |
| ·系统结构设计 | 第31-33页 |
| ·微课程的设计模板 | 第33-34页 |
| ·编写脚本 | 第34-37页 |
| ·微课程的制作 | 第37-41页 |
| 第5章 《组合图形的面积》微课程应用案例及效果分析 | 第41-48页 |
| ·编写教案 | 第41-42页 |
| ·应用过程 | 第42-44页 |
| ·应用效果调查及分析 | 第44-48页 |
| ·研究范围和样本的选取 | 第44页 |
| ·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| 第44-48页 |
|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48-50页 |
| ·主要研究成果 | 第48页 |
| ·研究不足 | 第48-49页 |
| ·展望 | 第49-5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
| 附录 | 第52-54页 |
| 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