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致谢 | 第1-4页 |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9-32页 |
| ·纸浆工业 | 第9-10页 |
| ·纸浆原料及其需求 | 第10-13页 |
| ·木材纸浆原料及桉树 | 第13-16页 |
| ·木材资源 | 第13页 |
| ·桉树及其纸浆材培育 | 第13-14页 |
| ·我国的林纸一体化和桉树 | 第14-16页 |
| ·桉树纸浆材重要性状及其研究 | 第16-31页 |
| ·桉树纸浆的优良特性 | 第16-17页 |
| ·生产成本 | 第16-17页 |
| ·造纸性能 | 第17页 |
| ·桉树纸浆材重要性状及其研究现状 | 第17-22页 |
| ·木材材积产量 | 第17-18页 |
| ·木材密度 | 第18-19页 |
| ·木材的制浆得率 | 第19-20页 |
| ·木材的化学成分 | 第20-21页 |
| ·木材的纤维品质 | 第21-22页 |
| ·纸浆的强度性能 | 第22页 |
| ·桉树纸浆材的遗传改良研究 | 第22-31页 |
| ·桉树的遗传变异及其利用 | 第23-29页 |
| ·树种间的差异 | 第23-26页 |
| ·种源、家系差异 | 第26-27页 |
| ·杂交育种 | 第27-29页 |
| ·无性系选育 | 第29页 |
| ·环境因子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| ·基因型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| 第30-31页 |
| ·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31-32页 |
| 第二章 桉树生长性状的基因型、环境及基因型×环境效应 | 第32-52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32-36页 |
| ·材料 | 第32-33页 |
| ·试验地 | 第33-34页 |
| ·试验设计 | 第34-35页 |
| ·方法 | 第35-36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36-50页 |
| ·生长性状的无性系间差异 | 第36-41页 |
| ·生长性状的树种间及树种内差异 | 第41-43页 |
| ·树种(尾巨桉与尾细桉)间差异 | 第41-42页 |
| ·尾巨桉的杂交组合间、无性系间差异 | 第42-43页 |
| ·地点间差异 | 第43-44页 |
| ·生长性状的基因型与地点交互作用 | 第44-50页 |
| ·树种水平的交互作用 | 第44-46页 |
| ·尾巨桉杂交组合、组合内无性系水平的交互作用 | 第46-47页 |
| ·无性系水平的交互作用 | 第47-48页 |
| ·无性系材积生长的稳定性 | 第48-50页 |
| ·小结与讨论 | 第50-52页 |
| 第三章 木材密度与木材纤维质量性状的遗传与环境效应 | 第52-74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53-55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55-69页 |
| ·木材密度与纤维质量性状的无性系间差异 | 第55-60页 |
| ·无性系在 4 个地点的差异分析 | 第55-57页 |
| ·4 个地点的联合分析 | 第57-60页 |
| ·木材密度和纤维质量性状的树种间、树种内差异 | 第60-62页 |
| ·树种(尾细桉与尾巨桉)间差异 | 第60页 |
| ·尾巨桉的杂交组合及组合内无性系间的差异 | 第60-62页 |
| ·木材密度与纤维质量性状的地点间差异 | 第62-63页 |
| ·基因型与地点的交互作用 | 第63-69页 |
| ·树种与地点的交互作用 | 第63-65页 |
| ·杂交组合、组合内无性系与地点的交互作用 | 第65-66页 |
| ·无性系与地点的交互作用 | 第66-67页 |
| ·无性系木材密度的稳定性 | 第67-69页 |
| ·木材纤维长度分布频数的遗传与环境效应 | 第69-71页 |
| ·桉树木材纤维长度分布频数的特点 | 第69-70页 |
| ·地点间差异 | 第70页 |
| ·无性系间的差异 | 第70-71页 |
| ·杂交种间差异及基因型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| 第71页 |
| ·小结与讨论 | 第71-74页 |
| 第四章 木材化学成分与浆纸性能的遗传变异 | 第74-83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74-76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76-81页 |
| ·木材化学成分含量 | 第76-79页 |
| ·无性系间差异 | 第76-78页 |
| ·地点间差异 | 第78-79页 |
| ·浆纸性能 | 第79-81页 |
| ·无性系间差异 | 第79-80页 |
| ·地点间差异 | 第80-81页 |
| ·小结与讨论 | 第81-83页 |
| 第五章 影响桉树纸浆材性状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 | 第83-95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83-86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86-92页 |
| ·地理气候因子对木材产量、质量性状的影响 | 第86-89页 |
| ·土壤因子对木材产量、质量的影响 | 第89-90页 |
| ·地理气候因子对浆纸性质的影响 | 第90-92页 |
| ·土壤因子对浆纸性质的影响 | 第92页 |
| ·结论与讨论 | 第92-95页 |
| 第六章 无性系综合评价及选择 | 第95-108页 |
| ·方法 | 第96-97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97-106页 |
| ·遗传效应 | 第97-98页 |
| ·地点效应 | 第98页 |
| ·G×E 交互作用 | 第98-99页 |
| ·G×E 交互作用引起的遗传增益损失 | 第99-100页 |
| ·无性系选择 | 第100-106页 |
| ·无性系的重复力 | 第100-101页 |
| ·材积选择 | 第101-102页 |
| ·干物质量选择与材积选择的比较 | 第102-103页 |
| ·纸浆产力选择 | 第103-104页 |
| ·多性状联合选择 | 第104-106页 |
| ·小结与讨论 | 第106-108页 |
| 第七章 结论 | 第108-11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10-118页 |
| 摘要 | 第118-121页 |
| Abstract | 第121-123页 |